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形式: 古风

翻译

北风吹卷大地白草折断,胡地的八月就已大雪纷飞。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好像梨花盛开。
雪花飘散进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不暖锦被也显得单薄。
将军的弓箭难以拉开,都护的铁甲冷得难以穿上。
瀚海之中凝结着百丈寒冰,愁云暗淡万里仿佛被冻结。
中军帐内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齐声奏响。
傍晚时分大雪落在辕门外,寒风吹动红旗冻得僵硬不翻。
在轮台东门外我送你启程,出发时天山路上已满是积雪。
山路曲折回转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印迹。

注释

北风:北方吹来的寒冷风。
捲地:席卷大地。
白草:枯萎而不变色的草,此处指草地因寒冷而失去绿色。
胡天:胡地的天空,古代汉族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统称。
八月:时间,非实际八月,形容边塞早雪。
飞雪:雪花飘飞。
忽如:忽然好像。
一夜:一个夜晚的时间,形容变化之快。
春风:温暖的春风。
千树万树:形容很多树木。
梨花开:比喻雪花像梨花盛开一样洁白美丽。
散入:飘散进去。
珠帘:装饰华美的帘子。
湿罗幕:湿润的丝质帷幕。
狐裘:狐狸皮制成的袍子。
不煖:不暖和。
锦衾:织锦的被子,这里指被子薄。
将军:高级军官。
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
不得控:无法拉开,因为太冷。
都护:古代驻守边疆的长官。
铁衣:铁甲衣。
冷难着:冰冷难以穿上。
瀚海:广大的沙漠或海洋,这里形容广阔的冰雪世界。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百丈冰:形容冰层极厚。
愁云:阴沉的云。
黪淡:昏暗,颜色浅淡。
万里凝:形容愁云遍布万里,凝固不动。
中军:主将所在的营帐。
置酒:设宴。
饮归客:宴请即将回去的人。
胡琴:古代北方民族的弦乐器。
琵琶:拨弦乐器。
羌笛:古代羌族的管乐器。
纷纷暮雪:傍晚时分的大雪纷纷扬扬。
下辕门:落在军营的辕门处。
风掣:风吹动。
红旗:红色的旗帜。
冻不翻:因为冻结而不能飘动。
轮台东门:轮台城东的城门,轮台为古地名。
送君去:送你离开。
去时:离开的时候。
雪满天山路:天山的路上铺满了雪。
山回路转:山路曲折环绕。
不见君:看不见你的身影。
雪上:雪地上。
空留:只留下。
马行处:马行走过的痕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的边塞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边疆戍卒生活的凄凉。开篇即以“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塑造出一个严寒的自然环境,接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却又突然转为生机勃发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不易。

诗中还通过“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煖锦衾薄”等句子,描绘了室内的寒冷和武官的简陋生活,同时也反映出边疆军人的困顿。"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则强调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士兵们的艰苦条件。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更是用宏伟的画面勾勒出边塞的辽远和凄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则描绘了一场离别前的宴席,通过音乐传达了对离别的不舍。

末尾“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等句子,则是对离别场景的具体描写,通过雪、旗帜和送别的情景,强化了离别的悲凉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事活动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战争的紧张,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石上藤

石上生孤藤,弱蔓依石长。

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

何处堪托身,为君长万丈。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石犀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

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龙女祠

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

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

蜀人竞祈恩,捧酒仍击鼓。

形式: 古风

优钵罗花歌

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

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