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一)

少贱足可喜,险阻更尝之。

为亲谋斗粟,无意出竞时。

缅焉效一官,报国方在兹。

宁当不恤纬,对酒怀忧疑。

学道恨力浅,中遭世网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出身卑微也值得欣慰,经历艰难困苦更是锻炼
为了亲人谋取一点点粮食,我并未有争夺名利之心
我志向是效仿官员,报效国家才是我的目标
宁愿不忧虑个人得失,面对美酒也心存忧虑
遗憾的是学识不足,又深陷世俗的束缚

注释

少贱:出身卑微。
足可喜:值得欣慰。
险阻:艰难困苦。
尝之:经历。
为亲谋:为了亲人。
斗粟:一点点粮食。
无意出竞:无争夺之心。
时:时势。
缅焉:志向。
效一官:效仿官员。
报国:报效国家。
兹:这里,指报效国家。
宁当:宁愿。
不恤纬:不忧虑个人得失。
对酒:面对美酒。
怀忧疑:心存忧虑。
学道:学习道义。
恨力浅:遗憾力量不足。
中遭:深陷。
世网:世俗的束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目为《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早年贫贱的经历,他自嘲出身低微,却能欣然面对生活的艰难。他为了家庭谋生,甚至愿意为亲人们争取微薄的粮食,没有追求名利之心。诗人志向高远,希望能通过为官来报效国家,但他深知自己能力有限,深感世事复杂,忧虑重重。在饮酒之际,他感叹学问之道的修炼尚浅,同时又受到世俗束缚。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七)

庭前两古柏,凌霄灿其英。

问此谁荣枯,雪霜见其情。

荣枯何足计,有酒还自倾。

熟寐暂展转,觉来一蝉鸣。

归休但如此,便足了平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九)

城东故盐渠,自昔谁所开。

似说全盛时,邈焉一长怀。

穿渠引江水,此计未为乖。

千帆竞暮入,集浦如乌栖。

万畴分白浪,嘉稻擢新泥。

恐此太多事,且当寄嬉谐。

疏通养鱼鸟,花柳共低迷。

时时载酒往,江上亦忘回。

形式: 古风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

沉饮非荒宴,凛然忽颓山。

或人欲问事,已醉不能言。

古来亦如此,名字垂千年。

但问酒中适,岂计饮者传。

形式: 古风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十)

黄子似渊明,城市亦复真。

陈君有道举,化行闾井淳。

张侯公瑾流,英思春泉新。

高才更难及,淮海一髯秦。

嗟予竞何为,十驾晞后尘。

文章不急事,用意斯已勤。

平生不共饮,叹息无与亲。

问道伯昏室,何人独知津。

各在天一方,泪落衣上巾。

归休可共隐,山中复何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