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信阳军筵设乐口号二首(其二)》由宋代诗人毕仲游所作,展现了诗人对忠孝之道的深刻理解与实践。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过去历史中忠孝之士的敬仰,也体现了对现实生活中忠孝行为的推崇。
首句“曾将行事著成书,前世尝闻近世无”,诗人回顾历史,提到过去有许多忠孝之事被记录下来,但在近世似乎这种事迹变得稀少,流露出一种对传统美德逐渐淡化的感慨。
接着,“帝阙天门辞禁近,蜀山秦塞任崎岖”两句,通过对比帝王之尊与自然险峻的蜀山秦塞,暗示了忠孝之人不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坚守本心,不畏艰难,表现出忠孝精神的坚韧与广泛适用性。
“殿帷昔用书囊染,皮几今随道帽乌”则进一步描绘了忠孝之士在不同情境下的生活状态,无论是过去在宫廷中的忙碌还是如今的行走在路上,他们的忠诚与孝顺始终如一,如同书囊和道帽一样成为他们身份的象征。
最后,“忠孝成名生计懒,义田十顷近苏湖”点明了诗人的理想追求——以忠孝为名,即使生活简朴也无妨,甚至愿意拥有十顷义田,接近苏湖之地,以此来体现对忠孝之道的坚定信仰与实践。
整首诗通过对忠孝精神的颂扬,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美德的珍视与传承,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