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礼殿

蜀侯作頖锦水湄,先圣先师同此室。

巍然夫子据此座,殿以周公名自昔。

圣人两两如一家,均是周人先后出。

想见东家中夜梦,犹与公孙同衮舄。

斯文授受乃关天,不为汉唐加损益。

我时来视俎豆事,重是汉人斤斧迹。

汉宫制度九天上,散落人间此其一。

多因丰屋起戎心,独此数椽绵岁历。

规模?嵲东鲁似,气象缥缈西岷敌。

竹松犹是斯干诗,风雨方知隆栋吉。

虽然汉献来至今,阅世已多驹过隙。

中间岂无鸟鼠虑,妙斲不知难辄易。

工师不揆乱如麻,敢向般门言匠石。

诗书譬彼尚阙文,后学如何补遗逸。

祖龙非意窃登床,蝌蚪有心来坏壁。

旧章仅在命如丝,谁勒吾诗胜丹漆。

形式: 古风

翻译

蜀地诸侯在此河畔建馆,先贤先师共享同一堂。
孔子威严坐于主位,殿堂以周公之名为名古来传。
圣人们如同一家人,都是周朝人物前后辈。
想象孔庙深夜梦境,仿佛公孙述仍穿王袍。
文化的传承关乎天命,不增减汉唐的辉煌。
我那时来参与祭祀,见证汉代建筑的痕迹。
汉宫规制高入云霄,人间仅存此一例。
宫殿兴衰引发战乱,唯有这数间屋长久留存。
格局雄伟似东鲁,气象超脱类西岷。
竹松象征此栋梁,风雨中显吉兆。
尽管汉献帝时代已远,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
其间难道无忧虑?精湛技艺并非易事。
工匠面对纷乱如麻的难题,不敢轻言超越般若。
诗书之道仍有缺失,后学者如何填补遗漏。
秦始皇无意间占据宝座,蝌蚪文字欲毁坏墙壁。
古老的典章仅存一线生机,谁能刻下我的诗篇胜过金漆。

注释

頖:古代宫殿前的土台。
湄:水边。
先圣先师:指孔子等古代圣贤。
巍然:形容威严高大。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斤斧迹:工匠的斧凿痕迹。
丰屋:华丽的大屋。
祖龙:秦始皇的代称。
蝌蚪:古代文字形似蝌蚪。
丹漆:红色和黑色的漆,常用于装饰。

鉴赏

此诗描绘的是周公的礼仪之殿,通过对比汉唐时期的制度和周公时代的圣人风范,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化传承与衰败的深刻感慨。诗中“蜀侯作頖锦水湄”一句,既点明地点,也烘托出周公礼仪之殿的庄严气氛。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周公及其圣贤弟子的崇敬,以及他们所传承的文化与制度的高度评价。

诗人通过“想见东家中夜梦,犹与公孙同衮舄”这般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对于古代先贤的情感联络,甚至在梦中也与他们相遇,共享文化传统。同时,“斯文授受乃关天,不为汉唐加损益”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不以个人或朝代的偏见改变圣贤之道的坚守态度。

“竹松犹是斯干诗,风雨方知隆栋吉”一句,则是对自然环境与建筑艺术和谐共存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周公礼仪之殿虽历经风雨,但其文化精神依旧巍然不动。

至于“虽然汉献来至今,阅世已多驹过隙”及“中间岂无鸟鼠虑,妙斲不知难辄易”,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长河中文化传承断裂的忧虑,以及对那些能够巧夺天工、弥补缺失的人才的赞扬。

最后,“祖龙非意窃登床,蝌蚪有心来坏壁”则是对那些不怀好意、试图破坏文化遗产之人的批评。而“旧章仅在命如丝,谁勒吾诗胜丹漆”则显示了诗人对于自身文化创作的自信,以及这种自信所带来的力量远超过物质保护手段。

整首诗通过对周公礼仪之殿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怀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守。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放鱼

三年计日作放生,薄俸时分及鱼鸟。

别来湖山幽绝处,下者遨游上轻矫。

西归短棹送春波,忍见长鱼困萦绕。

修鳞戢锦纷半破,健尾舒红时一掉。

不惟咫尺迷藻蘋,正恐须臾觜葱蓼。

吾曹仁术随所用,圉圉洋洋谁不晓。

耻与鸡虫较得失,况乃牛羊分大小。

只今命脱猛火燃,不用口衔明月皎。

临流祝鱼从此去,弹指冤亲一时了。

要将头角动风雷,未厌藏身且深渺。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直方大

梧桐角可磨,江沙玉能错。

由来刚强徒,未易胜软弱。

是在六二坤,对病可为药。

吾生任天真,三者不自度。

中年坐龃龉,出语遭击搏。

官居寄委蛇,晴窗傍林壑。

泉乳发深窦,竹萌抱新箨。

不习其在兹,玩爻情所托。

一字得一师,圣贤如可作。

坐待韦编翁,为我解禅缚。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觅德醇菊花

春秋书不雨,十日九日乾。

向来陈菊根,半扫黄叶残。

施施苍松独,耿耿秋竹单。

仙官转物手,半亩不作难。

芟篱扶弱干,团翠蒙朱栏。

一株万宝钉,风露鸣珊珊。

儿辈凡眼窄,诧作举首看。

折君清霜枝,照我秋水寒。

年饥学辟谷,准拟充朝餐。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试严志行笔

龙跳虎卧王右军,蚕头隼尾始逼真。

不恨臣无二人法,但恨二人不似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