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江边林木繁茂秀丽,云朵与阳光交相辉映更显新鲜。
行走在路上怎会遇到这般美景,春意盎然使我内心愈发辽远浩渺。
兴致油然而生,只觉心旷神怡,这美好的气息无法言传。
黄昏时分在渡口驿站歇息,剩余的花瓣洒满了客船。

注释

江林:江边的树林。
秀发:形容植物繁茂、秀丽。
云日:云朵与太阳。
相鲜:相互映衬,显得更加清新明亮。
征路:长途跋涉的道路,此处指作者行进的路途。
那逢此:怎么会遇到这样的(美景)。
春心:春天引发的舒畅心情,也可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益渺然:愈发显得遥远而广阔,形容心境豁达或思绪飘渺。
兴来:兴致涌来。
秪自得:只觉得内心愉悦、满足,形容独自享受某种乐趣。
佳气:美好的气息,既指自然景色的美好氛围,也指内心的舒畅感觉。
莫能传:无法用言语表达或传递给他人。
薄暮:傍晚,天色将晚之时。
津亭:渡口的亭子,供行人歇息的地方。
下:此处指在津亭处停留、休息。
馀花:剩余的花朵,未凋落的花瓣。
满客船:花瓣洒满了客船,描绘出一幅花香四溢、春意盎然的画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江景图。"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一句中,“秀发”指的是树木在春天新长出来的嫩绿枝叶,这些枝叶像是头发一样随风轻扬,而“云日”则营造出一个温柔和煦的光线效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与美丽。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偶遇这样美好的江景,不禁让其内心的春意更加浓烈。这里的“征路”指的是旅行的道路,“那逢此”则是偶然遇见这种景致,而“春心益渺然”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中对春天美好情感的加深。

"兴来秪自得,佳气莫能传"一句,"兴来"指的是诗人的情感到来,"秪自得"意味着这种情感是难以言传的,而“佳气”则是美好的氛围和感觉。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这般美景时,那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是语言所不能完全表达的。

最后,"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一句描绘出了黄昏时分,在渡口亭子下,落英如雪般飘洒,覆盖了行人乘坐的小船。这不仅是对视觉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感受与心境的抒发。"薄暮"指的是日落后的那段时间,而“馀花”则形象地表达了春天花瓣纷飞的情景,"满客船"则增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一首充满了生机与美好的春日抒情诗。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浈阳峡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闇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

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眉州康司马挽歌词

家受专门学,人称入室贤。

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

谪去长沙国,魂归京兆阡。

从兹匣中剑,埋没罢冲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夕望月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赴使泷峡

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嵚。

霜清百丈水,风落万重林。

夕鸟联归翼,秋猿断去心。

别离多远思,况乃岁方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