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边尘》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描绘了边塞之地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浓厚的边防意识和战斗气息。
首句“人间何处免,北塞独先飞”,开篇即以一种深沉的感慨,指出人世间无处可逃的苦难,而北塞之地则似乎更早地感受到了这种苦难的沉重。这里的“北塞”特指边疆地区,暗示了边防的紧张与危机。
接着,“似得风云气,全欺日月晖”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风云人格化,它们仿佛获得了某种力量,不仅遮蔽了日月之光,也象征着边塞的动荡不安和险恶环境。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出边塞的严峻形势。
“曳柴传战法,望锐亦兵机”则是对边塞军民备战状态的生动描绘。士兵们在战场上拖曳柴薪,既是为了传递战术信息,也是为了制造烟雾迷惑敌人,同时展现出他们机智勇敢的战斗精神。而“望锐亦兵机”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边塞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一切行动都必须谨慎且充满策略性。
最后,“差胜京华客,终年化素衣”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军人的敬佩之情。相较于繁华的京城,边塞的军人终年穿着朴素的衣物,但他们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守卫着国家的安宁。这句话既是对边塞军人生活条件艰苦的同情,也是对他们崇高使命和牺牲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边尘》一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边防战士的英勇与智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注和对边防将士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