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尘

人间何处免,北塞独先飞。

似得风云气,全欺日月晖。

曳柴传战法,望锐亦兵机。

差胜京华客,终年化素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边尘》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描绘了边塞之地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浓厚的边防意识和战斗气息。

首句“人间何处免,北塞独先飞”,开篇即以一种深沉的感慨,指出人世间无处可逃的苦难,而北塞之地则似乎更早地感受到了这种苦难的沉重。这里的“北塞”特指边疆地区,暗示了边防的紧张与危机。

接着,“似得风云气,全欺日月晖”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风云人格化,它们仿佛获得了某种力量,不仅遮蔽了日月之光,也象征着边塞的动荡不安和险恶环境。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出边塞的严峻形势。

“曳柴传战法,望锐亦兵机”则是对边塞军民备战状态的生动描绘。士兵们在战场上拖曳柴薪,既是为了传递战术信息,也是为了制造烟雾迷惑敌人,同时展现出他们机智勇敢的战斗精神。而“望锐亦兵机”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边塞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一切行动都必须谨慎且充满策略性。

最后,“差胜京华客,终年化素衣”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军人的敬佩之情。相较于繁华的京城,边塞的军人终年穿着朴素的衣物,但他们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守卫着国家的安宁。这句话既是对边塞军人生活条件艰苦的同情,也是对他们崇高使命和牺牲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边尘》一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边防战士的英勇与智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注和对边防将士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修先墓作六首(其一)

白头良已矣,子职竟茫然。

负此一抔土,于今四十年。

恤忠馀往典,纪事有新编。

寂寞松楸下,丰碑谁为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二)

文渊犹藁葬,正则且沈身。

古者无修墓,非言患难人。

报唯存此日,举必念千春。

黾勉从微力,伤哉由也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三)

不辰吾最甚,十二丧慈闱。

对食啼葱叶,当秋泣线衣。

国忧才隔岁,泉路幸先归。

赐葬仍同穴,丝纶灼有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修先墓作六首(其四)

峰西频倚杖,一上一徘徊。

筋力今如此,馀生能几来。

彼苍诚有感,积雨喜全开。

十日松间坐,涛声总是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