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读书正觉庵示儿烺

仲夏草木莽,离慜郁长鞠。

凉台不可得,仁祠映林麓。

呼儿移卧具,来就老尊宿。

板榻欹云眠,草裳离尘服。

炎光大火灼,惟期就汤沭。

忽然玉虎鸣,但觉金鸡伏。

奋铎振天关,冲孔回地轴。

顿忘瘅暑心,愿言被雾縠。

始知转眼间,世事多翻覆。

贫贱安足悲,篝灯向西塾。

形式: 古风

翻译

盛夏草木繁茂,离别之愁郁结如鞠。
凉台不再可寻,仁爱的祠堂映照着林麓。
唤儿搬来卧具,来陪伴我这老者度宿。
躺在简陋的板榻上,身披草衣远离尘俗。
炎热阳光似火烤,只求沐浴清凉的汤沐。
突然响起玉虎的鸣叫,只觉金鸡沉睡无声。
奋力摇动车铃,震动了天宫地轴。
顿时忘却酷暑烦忧,希望如雾般轻柔覆盖。
这才明白,世间变化无常,转眼即逝。
贫贱何足挂怀,只在篝火下读书塾中。

注释

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
离慜:离别之愁。
郁长鞠:草木茂盛如鞠。
凉台:凉爽的平台。
仁祠:供奉仁德之人的祠堂。
篝灯:手持或悬挂的简易灯火。
西塾:西边的书塾,指书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炎热夏日的生活图景。开篇“仲夏草木莽,离慜郁长鞠”写出了夏季植物繁茂的情形,“凉台不可得,仁祠映林麓”则表达了寻找清凉避暑之处的渴望。诗人通过“呼儿移卧具,来就老尊宿”一句,展现了家人的温馨互动。

接下来的“板榻欹云眠,草裳离尘服”描绘了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状态,而“炎光大火灼,惟期就汤沭”则是对夏日酷热的一个生动写照。紧接着,“忽然玉虎鸣,但觉金鸡伏”这两句运用了玉虎和金鸡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惊喜与平静交织的情感。

“奋铎振天关,冲孔回地轴”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诗人通过“顿忘瘅暑心,愿言被雾縠”一句,说明了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最后,“始知转眼间,世事多翻覆”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面对繁复世事时保持内心平静的哲学态度。

收录诗词(184)

吴敬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木,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 字:敏轩
  • 号:粒民
  • 籍贯:安徽省全椒
  • 生卒年:1701—1754年

相关古诗词

送别曹明湖

清风戒寒衣沾露,与君相遇青溪渡。

秋江骇浪布帆轻,送君归去阖闾城。

今夜扁舟润州地,烂熳花开鹤林寺。

鲈脍莼羹取次尝,橙黄橘绿强人意。

十月闻君又远游,北道严霜渗敝裘。

长安卿相旧相识,应须笑傲凌五侯。

人生知遇真难得,挥手别君泪沾臆。

形式: 古风

送魏舍人仲甫为蕲州判官

从事蕲春兴自长,蕲人应识紫薇郎。

山资足后抛名路,莼菜秋来忆故乡。

以道卷舒犹自适,临戎谈笑固无妨。

如闻郡阁吹横笛,时望青溪忆野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重游木兰亭

缭绕长堤带碧浔,昔年游此尚青衿。

兰桡破浪城阴直,玉勒穿花苑树深。

宦路尘埃成久别,仙家风景有谁寻。

那知年长多情后,重凭栏干一独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闻查建州陷贼寄钟郎中

闻道将军轻壮图,螺江城下委犀渠。

旌旗零落沉荒服,簪履萧条返故居。

皓首应全苏武节,故人谁得李陵书。

自怜放逐无长策,空使卢谌泪满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