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裴度舍人

小松双对凤池开,履迹衣香逼上台。

天意皆从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

非时玉案呈宣旨,每日金阶谢赐回。

仙侣何因记名姓,县丞头白走尘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小松树成对对着凤凰池开放,踏上这里足迹衣香直逼宫中高台。
上天的意愿都从这多彩的笔端流露,帝王的心思全向着这紫色烟雾汇聚。
不时有诏书在玉案上被宣读传达,每天都在金阶上感谢皇上的恩赐归来。
仙人伴侣为何要记住凡人的名和姓,而县丞已白头还在世俗尘埃中奔忙。

注释

小松:指栽种的松树,双对表示种植整齐,凤凰池:古代禁苑中的池沼,常喻指朝廷或宰相。
履迹:足迹,代指人的到来。
衣香:衣裳的香气,形容官服华贵。
上台:高台,此指朝廷或高位。
天意:上天的意志,比喻皇帝的旨意。
彩毫:彩色的笔,常用来形容皇帝的御笔。
宸心:帝王的心意。
紫烟:紫色的烟雾,常象征帝王居住之地的祥瑞之气。
非时:不按时,随时。
玉案:皇帝办公的桌案,此处指朝廷。
宣旨:宣布皇帝的旨意。
每日:每天。
仙侣:仙人伴侣,比喻得道升仙之人,此处可能指皇帝身边的近臣。
何因:为何。
记名姓:记住姓名,此处指得到赏识。
县丞:古代县级副官,此处泛指地位较低的官员。
头白:头发变白,形容年老。
走尘埃:在尘世中奔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上呈奏折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仕途生活的感慨。其中,“小松双对凤池开”展示了庭院之美;“履迹衣香逼上台”则透露出官员升阶时的庄重与神圣气氛。

“天意皆从彩毫出”暗示着皇帝的旨意如同神笔所绘,具有无上的权威;“宸心尽向紫烟来”则表明这份尊贵的心思似乎随着宫中的香烟飘散而至。这样的描写强化了皇权的神圣感。

“非时玉案呈宣旨,每日金阶谢赐回。”这里的“非时”可能指的是不定期的朝会,“玉案”象征高贵,而“每日金阶谢赐回”则展示了官员对于皇帝恩赐的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仙侣何因记名姓,县丞头白走尘埃。”“仙侣”可能是对官员的一种美好称呼,而“记名姓”意味着希望留下名字,以示不朽。然而,“县丞头白走尘埃”却描绘了一位县丞(地方行政长官)的沧桑变迁,头发已经斑白,却仍需在世俗的尘埃中奔波。

这首诗通过对鲜明对比的运用,如庭院之美与仕途之艰辛,皇权之神圣与人间之凡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仕途生活的矛盾情感。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山中惜花

忽看花渐稀,罪过酒醒时。

寻觅风来处,惊张夜落时。

游丝缠故蕊,宿夜守空枝。

开取当轩地,年年树底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山居

屋在瀑泉西,茅檐下有溪。

闭门留野鹿,分食养山鸡。

桂熟长收子,兰生不作畦。

初开洞中路,深处转松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从军后寄山中友人

爱仙无药住溪贫,脱却山衣事汉臣。

夜半听鸡梳白发,天明走马入红尘。

村童近去嫌腥食,野鹤高飞避俗人。

劳动先生远相示,别来弓箭不离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长安早春

霏霏漠漠绕皇州,销雪欺寒不自由。

先向红妆添晓梦,争来白发送新愁。

暖催衣上缝罗胜,晴报窗中点綵毬。

每度暗来还暗去,今年须遣蝶迟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