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库部韩郎中

高士不羁世,颇将荣辱齐。

适委华冕去,欲还幽林栖。

虽怀承明恋,忻与物累暌。

逍遥观运流,谁复识端倪。

而我岂高致,偃息平门西。

愚者世所遗,沮溺共耕犁。

风雪积深夜,园田掩荒蹊。

幸蒙相思札,款曲期见携。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翻译

高尚之士不受世俗束缚,把荣华与耻辱看得很平等。
他舍弃了华贵的官帽,想要归隐到幽静的山林中居住。
虽然心中对朝廷仍有眷恋,但欣然与世间的烦恼分离。
自由自在地看待世事变迁,还有谁能理解他的深邃思想。
而我难道有什么高尚的情趣,只是在平门西边过着闲适的生活。
愚笨的人被世间所遗忘,像沮溺一样与人一同耕田犁地。
风雪堆积在深夜,田园被荒芜的小径掩盖。
有幸收到你的思念书信,期待你诚挚的来访,共叙友情。

注释

高士:指品德高尚、不拘泥于世俗的人。
羁:束缚。
华冕:古代官员的礼帽,这里代指官位。
幽林栖:隐居在幽静的山林。
承明:指朝廷,皇宫中的承明殿。
物累:事物带来的烦恼。
逍遥观运流:自由自在地看待世事的变化。
端倪:头绪,迹象。
高致:高尚的情趣或志向。
偃息:休息,安居。
愚者:指被世人视为愚蠢的人。
沮溺:指耦耕的隐士,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园田:农田。
荒蹊:荒芜的小路。
相思札:表达思念之情的书信。
款曲:诚挚的心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洁脱俗之士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内心世界。开篇“高士不羁世,颇将荣辱齐”表明高士对于世间的荣誉与屈辱持平常心,不为外界所动。接着“适委华冕去,欲还幽林栖”则写出了他对繁华世界的放弃以及想要归隐山林的愿望。

诗中也流露出高士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虽怀承明恋,忻与物累暌”,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逍遥观运流,谁复识端倪”。这位高士并非真正的高洁之士,他也有自己的平淡生活,“而我岂高致,偃息平门西”。

“愚者世所遗,沮溺共耕犁”一句可能是在反思那些不解世事的人们如何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顿。紧接着,“风雪积深夜,园田掩荒蹊”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孤寂的冬夜景象,其中包含了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

最后,“幸蒙相思札,款曲期见携”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重逢的温馨之情。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交流,也是对远方亲友的一种精神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勾勒出了一位隐士式的人物形象,他既有超脱世俗的心态,又不乏人间的情感联系。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荅李博士

休沐去人远,高斋出林杪。

晴山多碧峰,颢气疑秋晓。

端居喜良友,枉使千里路。

缄书当夏时,开缄时已度。

檐雏已飖飏,荷露方萧飒。

梦远竹窗幽,行稀兰径合。

旧居共南北,往来只如昨。

问君今为谁,日夕度清洛。

形式: 古风

荅杨奉礼

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宾。

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

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

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

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

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

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

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

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

形式: 古风

荅贡士黎逢

茂等方上达,诸生安可希。

栖神澹物表,涣汗布令词。

如彼昆山玉,本自有光辉。

鄙人徒区区,称叹亦何为。

弥月旷不接,公门但驱驰。

兰章忽有赠,持用慰所思。

不见心尚密,况当相见时。

形式: 古风

荅畅参军

秉笔振芳步,少年且吏游。

官闲高兴生,夜直河汉秋。

念与清赏遇,方抱沈疾忧。

嘉言忽见赠,良药同所瘳。

高树起栖鸦,晨钟满皇州。

凄清露华动,旷朗景气浮。

偶宦心非累,处喧道自幽。

空虚为世薄,子独意绸缪。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