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杨奉礼

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宾。

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

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

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

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

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

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

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

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

形式: 古风

翻译

身患疾病却只能守在山区郡县,有幸能接待尊贵的宾客。
没见到他们三四天,感觉像是过了十来个星期。
独自饮酒却觉得无趣,对着榻榻米仿佛已有灰尘积累。
在船上吟诗一首,雪花飘落带来新的惊喜。
湖面烟波中看见漂泊的旅人,景色都呈现在眼前。
秋天的池塘只有落叶,荒野的寺庙也不见行人。
政务简洁如白纸,闲暇时与笔墨为伴。
高天之下的池阁静谧,寒露中的菊花频繁开放。
应该整理好孤独的小船,回来后展现我热情的款待。

注释

多病:身体多病。
守山郡:指守在山区的郡县任职。
嘉宾:尊贵的客人。
旷若:空旷得好像。
十馀旬:十个来星期,形容时间久。
临觞:面对酒杯。
对榻:对着榻榻米。
生尘:积灰,形容无人打理。
咏舟中作:在船上作诗。
洒雪:雪花飘落。
栖旅:漂泊的旅人。
昭陈:明显地呈现。
廷吏简:朝廷官吏的事务简单。
文墨亲:与文字、书法亲近,指闲暇读书写字。
高天池阁:高处的池塘和楼阁。
寒菊:耐寒的菊花。
霜露频:频繁的霜露,指深秋时节。
孤棹:孤独的小船。
殷勤:热情周到的招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士人,他因多病而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尽管如此,他还是能够享受接待尊贵宾客的喜悦,这里“自得”表达了他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时间的流逝,则让他觉得短短三四日仿佛过了十多天,显示出他对外界交流的渴望。

诗人在山中生活,饮酒也失去了往日的趣味,对床榻上的尘埃更是提醒着他久居不出。偶尔有机会乘舟而行,却又被雪花惊扰,这里的“洒雪”给人一种意外和新鲜感。

山中的景象,烟波迷离,只有远处的栖旅鸟儿在视线中显现,而景物则是历历可见,古色古香。秋天的塘边,只剩下落叶的声音,而野寺更是人迹罕至,给人一种深远的宁静感。

诗人对白日常务毫不关心,他的生活简单而淡泊,唯一亲近的是文墨。这座高耸的池阁安静而又清幽,寒菊在霜露中开放,频繁地提醒着他季节的更迭。

最后两句“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能够整顿心绪,归家后倾诉积蓄的情感。这里的“孤棹”暗示了一种寂寞和孤独,而“殷勤”则是深切的牵挂和温暖。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隐逸者在山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荅贡士黎逢

茂等方上达,诸生安可希。

栖神澹物表,涣汗布令词。

如彼昆山玉,本自有光辉。

鄙人徒区区,称叹亦何为。

弥月旷不接,公门但驱驰。

兰章忽有赠,持用慰所思。

不见心尚密,况当相见时。

形式: 古风

荅畅参军

秉笔振芳步,少年且吏游。

官闲高兴生,夜直河汉秋。

念与清赏遇,方抱沈疾忧。

嘉言忽见赠,良药同所瘳。

高树起栖鸦,晨钟满皇州。

凄清露华动,旷朗景气浮。

偶宦心非累,处喧道自幽。

空虚为世薄,子独意绸缪。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荅畅校书当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

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

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

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

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

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

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

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

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

形式: 古风

荅重阳

省札陈往事,怆忆数年中。

一身朝北阙,家累守田农。

望山亦临水,暇日每来同。

性情一疏散,园林多清风。

忽复隔淮海,梦想在沣东。

病来经时节,起见秋塘空。

城郭连榛岭,鸟雀噪沟丛。

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