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郑谷郎中

钟陵千首作,笔绝亦身终。

知落干戈里,谁家煨烬中。

吟斋春长蕨,钓渚夜鸣鸿。

惆怅秋江月,曾招我看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他写了上千首钟陵风格的诗,直到笔停人逝,一生终结。
知晓他的诗篇散落在战乱之中,不知哪一家的灰烬里还能找到。
春日里,他的书斋旁长满了蕨菜;夜晚,钓鱼的小洲上鸿雁哀鸣。
望着秋江上的明月,我不禁惆怅,那月儿曾和我一同欣赏过他的诗篇。

注释

钟陵:地名,代指诗人的家乡或活动地区。
千首作:上千首作品。
笔绝:停止写作,比喻去世。
身终:生命结束。
知落:知道散落。
干戈:战争。
煨烬:燃烧后的灰烬,这里指战火毁坏的地方。
吟斋:诗人的书斋,吟诗之处。
春长蕨:春天书斋周围长满蕨类植物,形容环境清幽且有野趣。
钓渚:钓鱼的小洲。
鸣鸿:鸿雁鸣叫,常用来寄托哀思或孤独之情。
惆怅:伤感,失意。
秋江月:秋天江面上的月亮,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招我:邀请我,指诗人曾经与我共享美景或诗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人郑谷郎中的怀念之情。开篇"钟陵千首作,笔绝亦身终"表达了郑谷在生命结束前仍不停地创作的执着与坚持,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悲凉感,为时光易逝和才华难以长存感到哀伤。

接着"知落干戈里,谁家煨烬中"则是诗人借古代将士战死沙场的情景,隐喻郑谷如同那些英勇战士一般,在文学的战场上奋不顾身,最终也未能免于时光的摧毁。"知落干戈里"指的是战士们倒在了战场,"谁家煨烬中"则是问谁家的炉火还在燃烧,暗含诗人对郑谷生活痕迹是否仍存的疑惑。

再下来"吟斋春长蕨,钓渚夜鸣鸿"中的"吟斋"指的是诗人吟咏诗文之所,"春长蕨"则是春天长久的蕨类植物,用以形容郑谷在文学上的影响力与深远。"钓渚夜鸣鸿"则描绘了夜晚钓鱼时水鸟鸣叫的声音,这里的"夜"和"声"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有些许孤独的氛围,可能是诗人对郑谷已逝去生活场景的一种缅怀。

最后"惆怅秋江月,曾招我看同"则表达了诗人在秋夜月光下的哀愁心情。"惆怅"一词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忧伤,而"曾招我看同"则是说郑谷生前曾邀请诗人共同赏析文学之美,如今却只能留下无限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才华和生活痕迹的回忆,抒发了诗人深切的哀思与对逝者不朽的希望。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伤秋

旦暮馀生在,肌肤十分无。

眠寒半榻朽,立月一株枯。

梦已随双树,诗犹却万夫。

名山未归得,可惜死江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再经蒋山与诸长老夜话

远迹都如雁,南行又北回。

老僧犹记得,往岁已曾来。

话遍名山境,烧残黑栎灰。

无因伴师往,归思在天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再逢昼公

竟陵西别后,遍地起刀兵。

彼此无缘着,云山有处行。

久吟难敌句,终忍不求名。

年鬓俱如雪,相看眼且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再游匡山

紫霄兼二老,相对倚空寒。

久别成衰病,重来更上难。

径危云母滑,崖旱瀑流乾。

目断岚烟际,神仙有石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