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华斋

真长世誉贤兄弟,棠棣名斋为学诗。

华厦何妨因旧址,春风不老是仙枝。

攀条渐见传芳远,和气先从近本知。

顾我彫零长吊影,感今徒益鬓如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真正的长者们称赞贤能的兄弟们,他们在棠棣书房中研习诗歌。
不必担心新居舍弃了旧址,春天的气息永远滋养着他们的才情。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名声如同枝头花朵传播更远,和谐的气息首先从身边的人感受到。
看着自己日渐衰老,只能独自身影相吊,感慨今日只能更加感叹岁月如梭,两鬓斑白。

注释

誉:称赞,赞誉。
棠棣:古代的一种植物,比喻兄弟情深。
华厦:宏伟的房屋,这里指书房。
仙枝:比喻有才华的人,如同仙人之枝。
攀条:比喻名声或才华的传播。
吊影:形容孤独,身影相吊。
鬓如丝:形容头发斑白,暗示年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贤良兄弟的赞美,以及他们在学问上的追求。"真长世誉贤兄弟"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主旨,即赞扬那些受到世人长久称颂的賢兄弟。接着,“棠棣名斋为学诗”则具体指出这种称颂是因为他们在文学上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

第三、四句“华厦何妨因旧址,春风不老是仙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文学根源的坚守。这里的“华厦”指的是宏伟的建筑或学术殿堂,“因旧址”则意味着沿用古代的遗迹作为学习和创作的场所。而“春风不老是仙枝”,通过将春风比喻为不朽的仙境之物,生动地形象了文化传承的永恒与神圣。

第五、六句“攀条渐见传芳远,和气先从近本知”中,“攀条”可能指的是攀登诗歌艺术的高峰,而“渐见传芳远”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学成就将被世人广泛地认可。"和气先从近本知",强调了对文学根源的理解和把握,从接近文化源头的地方开始去认识和感受这种文学气息。

最后两句“顾我彫零长吊影,感今徒益鬓如丝”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感与反思。"顾我彫零长吊影"中,“彫零”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个性或才华,而“长吊影”则是对过去的回忆和留恋。而“感今徒益鬓如丝”,则是在表达诗人面对当下,虽然年岁已高(鬓发如丝),但内心依旧充满了对文学的热忱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贤良兄弟的赞誉,以及诗人自身对文学传统的尊崇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文化自信和个人的学术追求。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观音院

秋林晴簇簇,野竹静娟娟。

台殿横高绝,山河满大千。

莫论金屑贵,且契布毛缘。

试问庭前柏,干戈动几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游宝雨寺

信步出江?,庭松立两龙。晨僧自汲水,高阁忽鸣钟。

净饭多山蜜,新羹供野葑。

传闻初祖锡,犹挂最西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游柏谷寺寄范君武

绝塞初归喜浣休,东城送客偶成游。

山前欲访青兰若,林下初闻黄鷅鹠。

双屦高穷溪水出,一身轻共野云浮。

寄声德操还能否,炊黍吾过为少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登青龙寺

疏爽岩边寺,秋登更晚晴。

连冈横野断,远水隔林明。

废井馀荒甃,残碑有旧名。

几经兵火劫,禾黍遍新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