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得地已经岁,清音昼夜闻。
根涵旧山土,叶间近溪云。
野鹤望长远,庭花笑不群。
须知摇落后,众木始能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以及对孤独生活的喜爱和超脱尘世的淡然。
"得地已经岁,清音昼夜闻" 表明诗人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居住了一段时间,可以随时听到清脆悦耳的声音,这里的“清音”可能是指自然界中的声音,如溪水流动声、鸟鸣声等。
"根涵旧山土,叶间近溪云" 描写了小松的生长环境,其根部深入古老的山土,而枝叶间则与附近的溪流和浮动的云朵相伴,这些都强化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情感。
"野鹤望长远,庭花笑不群"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的高洁情操。野鹤孤独而自由,望向远方,象征着诗人超脱红尘的志趣;庭前的花朵则在笑谈中显得与众不同,这里的“不群”意味着诗人并不追求世俗的繁华,而是享受孤独生活中的自在。
"须知摇落后,众木始能分" 这句话通常被解读为只有等到树叶摇落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区分每一棵树。这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规律,也可以隐喻为人生的哲理——只有经历过风霜和考验,人才会显露出各自的真实面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孤寂生活的向往。
不详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蓟北连极塞,塞色昼冥冥。
战地骸骨满,长时风雨腥。
沙河留不定,春草冻难青。
万户封侯者,何谋静虏庭。
忆昔仗孤剑,十年从武威。
论兵亲玉帐,逐虏过金微。
陇水秋先冻,关云寒不飞。
辛勤功业在,麟阁志犹违。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芙蓉出水时,偶尔便分离。
自此无因见,长教挂所思。
残春不入梦,芳信欲传谁。
寂寞秋堂下,空吟小谢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