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玄英先生画像

来此得公真,尘埃避隐沦。

水生溪榜夕,苔卧野衣春。

雨冢侵吴甸,荒祠侑汉人。

微吟值衰世,为尔独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这里遇见了您,如同避开尘世的纷扰。
傍晚时分,溪边泛舟,我披着苔藓的衣裳度过春天。
雨打湿了吴地的坟墓,荒废的祠堂陪伴着汉人的记忆。
在这个衰败的时代,低声吟唱,只为您的遭遇感到痛心。

注释

来此:来到这里。
得公:遇见您。
真:真人,指贵人。
尘埃:世俗的纷扰。
避隐沦:避开尘世的困扰。
水生:溪水上涨。
溪榜:溪边的小船。
苔卧:躺在苔藓上。
野衣:野外的衣服。
雨冢:被雨水侵蚀的坟墓。
侵:侵袭。
吴甸:吴地的郊野。
荒祠:荒废的祠堂。
侑:陪伴。
汉人:古代汉族。
微吟:低声吟唱。
值:正值。
衰世:衰败的时代。
伤神:感到痛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翱对玄英先生画像的敬拜与感慨之作。首句“来此得公真”表达了诗人对玄英先生形象的真切感受,仿佛在画像中见到了他的真容。次句“尘埃避隐沦”则暗示了玄英先生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避开尘世纷扰,追求隐逸。

“水生溪榜夕”描绘了夜晚溪边的景象,可能是玄英先生隐居之地,增添了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苔卧野衣春”进一步刻画了玄英先生的简朴生活,即使衣着朴素,也自得其乐于春天的野外。

“雨冢侵吴甸”暗示了玄英先生可能来自吴地,他的墓地被雨水侵蚀,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荒祠侑汉人”则表达了后人对他的祭祀,尽管祠堂荒凉,但仍然寄托着人们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微吟值衰世,为尔独伤神”直抒胸臆,诗人感叹在衰败的时代,能遇见像玄英先生这样的人才显得尤为珍贵,不禁为之深深哀伤。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玄英先生的敬仰,也是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白纻歌

江头蓬沓走吴女,浣水为花朝浣纻。

昼随睛网晒日中,夜覆井阑飘白露。

织成素雪裁称身,夫为吴王戍柏举。

田家岁绩供布缕,独夜讵如妾愁苦。

形式: 古风

池上萍

浮萍随涨水,上到荷叶端。

水退不得下,犹粘花萼间。

花殷青已见,叶翠枯始斑。

何如根在水,根蒂相团团。

人生慕高远,风云事跻攀。

绝髯尚号叫,化为鹤与猿。

幸未及枯槁,万里吾当还。

形式: 古风

宝幢山寻黄提刑震旧避地处

甬东寺里逢陈若,双袖龙钟行带索。

问知黄公旧避逃,宝幢山下坐丛薄。

日惟一食祷先灵,不愿拾得不死药。

仰天呼号得正终,一往不复至城郭。

公初著书女立旁,公死母亡家濩落。

子为户曹取公女,欲叙因由无与语。

得来与子行林莽,月落山空识其处。

形式: 古风

采药候潮山宿山顶精蓝夜中望海

蛟门南去鸟,此地望迢迢。

积湿侵幡黑,生寒入梦飘。

见灯归舶夜,闻偈解衣朝。

土植皆为药,山枝不满樵。

暗光珠母徙,秋影石花消。

拟候槎回汉,宁甘客老辽。

却寻徐福岛,因问秦皇桥。

于彼看日出,羽旌焉可招。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