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幢山寻黄提刑震旧避地处

甬东寺里逢陈若,双袖龙钟行带索。

问知黄公旧避逃,宝幢山下坐丛薄。

日惟一食祷先灵,不愿拾得不死药。

仰天呼号得正终,一往不复至城郭。

公初著书女立旁,公死母亡家濩落。

子为户曹取公女,欲叙因由无与语。

得来与子行林莽,月落山空识其处。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甬东寺遇见了陈若,他衣衫褴褛步履蹒跚。
询问得知他曾躲避黄公,如今在宝幢山下的草木丛中栖身。
每日仅有一餐,向先人祈祷,不求长生不死之药。
他仰天呼唤,以正直结束一生,不再踏入城市。
当初他著书时,女儿立于一旁,他的去世使家道衰落。
你的儿子担任户曹职务,想娶他的女儿,却无从说起原因。
我们来到林间,月落山静,才找到那个地方。

注释

甬东寺:地名。
陈若:人名。
龙钟:形容衰老、疲惫。
宝幢山:山名。
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先灵:祖先或已故的尊者。
不死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城郭:城市。
著书:撰写著作。
女立旁:女儿站在旁边。
濩落:形容家道衰败。
户曹:官职名,掌管户籍。
公女:指陈若的女儿。
林莽:树林和旷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翱的作品《宝幢山寻黄提刑震旧避地处》。诗中描述了诗人于甬东寺偶遇陈若,得知黄公曾在此避难,居住在宝幢山下的丛薄之中。黄公每日仅食一餐,虔诚祈祷,不求长生不死药,而是以正直终老为愿。黄公去世后,家中贫困,其女被户曹官员娶走,诗人想了解详情却无人述说。最后,诗人与陈若一同在月夜的林间寻找黄公旧居,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历史遗迹的探访之情。

诗中的黄公形象体现了古代士人坚守道义、淡泊名利的精神,而诗人通过寻访,寄托了对逝去英雄的敬仰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整体风格质朴,情感深沉,具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采药候潮山宿山顶精蓝夜中望海

蛟门南去鸟,此地望迢迢。

积湿侵幡黑,生寒入梦飘。

见灯归舶夜,闻偈解衣朝。

土植皆为药,山枝不满樵。

暗光珠母徙,秋影石花消。

拟候槎回汉,宁甘客老辽。

却寻徐福岛,因问秦皇桥。

于彼看日出,羽旌焉可招。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城西废园

水门夹西雨连越,邺瓦耕残莎草茁。

谁知当日夫容园,湿路迷城暗车辙。

夫容青根联戚里,美人对博蓬山里。

潮痕欲上红露晞,知是日高梳洗起。

园南禁绝人行道,中有民间旧宿草。

废园起垡鸣窃脂,寒食始应通祭扫。

形式: 古风

效孟郊体七首(其四)

落叶昔日雨,地上仅可数。

今雨落叶处,可数还在树。

不愁绕树飞,愁有空枝垂。

天涯风雨心,杂佩光陆离。

感此毕宇宙,涕零无所之。

寒花飘夕晖,美人啼秋衣。

不染根与发,良药空尔为。

形式: 古风

效孟郊体七首(其一)

手持菖蒲叶,洗根涧水湄。

云生岩下石,影落莓苔枝。

忽起逐云影,覆以身上衣。

菖蒲不相待,逐水流下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