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醉翁家有醉眠亭,为爱江堤乱草青。
不听耳边啼鸟唤,任教风外杂花零。
饮酣未必过此舍,乐甚应宜造大庭。
五柳北窗知此趣,三闾南儗漫孤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喜爱饮酒的翁(老人)拥有一个专为沉醉而建的亭子,名为“醉眠亭”。从中可以看出翁对生活的悠然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醉翁家有醉眠亭"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主題与意境,设定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为爱江堤乱草青"则进一步描绘出翁对自然之美无比的喜爱,即便是江边的野草,也能引起他的深切情感。
"不听耳边啼鸟唤,任教风外杂花零"这两句表达了翁沉醉时的状态,他不再去关注身边的小鸟叫唤,而是任由那些随风飘落的杂花在空中散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饮酣未必过此舍,乐甚应宜造大庭"则透露出翁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享受和满足,他不需要远行,只是在自己的小屋里,就能体验到极致的快乐,因此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值得去扩展和维护的。
最后两句"五柳北窗知此趣,三闾南儗漫孤醒"则引出了历史上的两位隐逸之士——陶渊明(五柳先生)和林散之(三闾先生),通过翁的生活状态与他们相提并论,强化了诗中对自然、自由和超脱世俗的主題。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轻松自在的情怀,描绘了一位老人对酒精带来的快乐与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生活图画。
不详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朱屋雕屏展,红筵绣箔遮。
傍云灯作斗,近树綵成花。
风月胜千夜,笙歌如一家。
人丛妨过马,天色误啼鸦。
铜漏春声换,银潢晓影斜。
楼前山未卸,火气烘朝霞。
此心常欲老林丘,去意徘徊夜更留。
万客只贪门外过,少人知有洞中游。
春来犹见龙孙出,静里微闻石乳流。
涧水送花通阁底,寺钟催月落岩头。
暂时清梦生危枕,明日浓尘拥敝辀。
南是符阳北长举,所嗟不属古江州。
春后银鱼霜后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