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仙翁归袖拂烟霓,一卷素书还独携。
斸药满囊身不病,抱琴何处鹤同栖?
沾衣尽日看山坐,搔首残春向路迷。
树树白云幽径绝,短船空倚武陵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仙翁归袖拂烟霓,一卷素书还独携”两句,通过对仙翁的描写展现了他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向,其中“归袖”暗示着仙翁从尘俗中抽身而出,“拂烟霓”则是清除心中的烦恼和尘埃,而那一卷素书,则象征着他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与守护。
接着,“斸药满囊身不病,抱琴何处鹤同栖?”两句中,“斸药满囊”表明仙翁自足于自然之道,无需外物来保持身体健康;“抱琴何处鹤同栖”则透露出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仿佛在某个地方,他能与白鹤一同栖息,这里蕴含着对自由和纯净生活的向往。
再下来,“沾衣尽日看山坐,搔首残春向路迷”两句。诗人通过“沾衣尽日看山坐”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长久沉醉,而“搔首残春向路迷”则描绘出仙翁在春天即将过去时,仍旧徘徊不舍的心情,以及对于未来道路上的迷茫和不知所措。
最后,“树树白云幽径绝,短船空倚武陵溪”两句,通过“树树白云幽径绝”勾勒出一幅山林深处、人迹罕至的画面,而“短船空倚武陵溪”则展现了仙翁孤独而宁静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大自然亲密相依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仙翁隐逸生涯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哲思,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由自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扁舟殊不系,浩荡路才分。
范蠡湖中树,吴王苑外云。
悲心人望月,独夜雁离群。
明发还驱马,关城见日曛。
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
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
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