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传

汉家经武意如何,也信狼心欲偃戈。

岂是虏庭佳丽少,自缘婚礼货财多。

女从宗室方抡择,赋出齐民更刮摩。

若向大臣求侄媵,当时谁肯议通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汉朝的军事意图是什么呢?他们真的相信能通过和平手段停止战争。
难道是因为敌人的宫廷中美女不足吗?其实是财物交易在婚姻中的作用太大了。
女子的婚姻对象是从皇族中精心挑选的,税收来自平民百姓,更加苛刻。
如果向大臣们请求联姻,他们那时谁会愿意讨论和平共处呢?

注释

经武:指军事行动或国家的军事政策。
偃戈:放下武器,象征和平。
虏庭:指敌人的宫廷或领土。
婚礼货财:指以财物作为婚姻的条件。
抡择:挑选,选择。
刮摩:此处比喻税收的严格和苛刻。
侄媵:侄子或侄女作为婚姻的联姻对象。
议通和:讨论和平协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族与匈奴之间的婚姻关系,以及汉族对匈奴武力和狼心的不信任。开篇“汉家经武意如何, 也信狼心欲偃戈”表达了汉人的警惕之情,对匈奴难以信任。接着“岂是虏庭佳丽少,自缘婚礼货财多”则指出了匈奴可能为了物质利益而进行联姻,而非单纯的美好愿望。

诗人通过“女从宗室方抡择,赋出齐民更刮摩”一句,揭示了汉族在选择婚配对象时的严格标准和慎重态度,以及这种婚姻可能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更多负担。最后,“若向大臣求侄媵,当时谁肯议通和”则表现出即便是向权贵寻求联姻,也难以获得支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与匈奴和亲的普遍抵制态度。

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强烈,通过对汉族与匈奴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民族间复杂的政治经济互动,以及汉族文化自信与对外部威胁的警觉心理。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同徐殿丞游麻姑山陈屯田闻之以诗见寄次韵第二首

尘寰渐远渐凄清,似向昆崙采玉英。

此地已知邻华子,几人犹道识方平。

步高那复肌肤重,心逸都疑羽翼生。

苦恨俗缘无了处,归来依旧马蹄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回明上人诗卷

学佛有馀力,吟诗过一生。

情閒气燄少,句好琢磨成。

柏竹门庭古,冰霜笔砚清。

输他饱食者,终日自无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回胡舜元赋稿

一把长篇读,惊嗟即过旬。

谁知后来者,还似老成人。

古训但时习,英辞当日新。

惭无称荐力,空此见天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回黄通诗篇

老杜没已久,嗟哉吾子心。

时人任诟病,独自革浮淫。

美玉宁须琢,朱弦岂在音。

钟期如未见,慎勿等閒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