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一)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纤细的小草在风中飘动好像一缕缕轻烟惹人发愁,独自开放的花朵害怕露珠的打扰,倚在栏杆上总会想起一些让人难忘的往事。太阳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却静静地没有一个人居住,只看到时不时的有一些海燕双双飞来飞去。
轻轻缓一下罗衣上的锦带,香气还残留在用蕙点燃的火炷上,那条路是不是跟天一样的长。垂下的杨柳只能够惹得住春风眷顾罢了,什么时候才能留得下一些行人在这里稍停片刻呢!

注释

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
缓:缓带,古代一种衣服。
蕙:香草。
炷:燃烧。
解:古同“懈”,松弛,懈怠。

鉴赏

这首宋词《踏莎行·其一》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词人的闲愁与离别之情。"细草愁烟,幽花怯露",通过描绘微草在晨雾中含愁,幽花在露水中娇怯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凭栏总是销魂处",词人倚栏远眺,心神为之所动,表达了深深的感伤。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日上三竿,庭院寂静,只有海燕成双成对地飞过,更显词人形单影只。"带缓罗衣,香残蕙炷",通过衣物宽松、香料燃尽的细节,暗示时光流逝,主人公内心的落寞。

"天长不禁迢迢路",直抒胸臆,表达对远方的思念和无法阻隔的距离感。最后两句"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以垂杨自比,感叹即使春风再美,也无法留住行人的脚步,寓意着离别的无奈和无能为力。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语言婉约,情感深沉,展现了晏殊词风中的婉约与哀愁。

收录诗词(347)

晏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生卒年:991-1055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三)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五)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四)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

当歌对酒莫沈吟,人生有限情无限。

弱袂萦春,修蛾写怨。秦筝宝柱频移雁。

尊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