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洛阳三月见梨花,遥认清香识钿车。
今日风光两无赖,莫愁应已嫁卢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洛阳三月时节所见梨花的美丽景象。"遥认清香识钿车"一句,通过对远处清香的感知,联想到了历史上的豪华车辆,从中可见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紧接着的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景致时的心境——"今日风光两无赖,莫愁应已嫁卢家",诗人感叹今日之景虽美,但缺少了可以共享此美的人,因此不必为此而感到忧愁,因为美好的时光和景色早已像嫁出去的女子一样,不再属于自己。
这首诗通过对过往美好记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挽留的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详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隼被鴳姿知有累,豺惊羊质固非真。
谩誇鲁国多儒士,敢到君门止一人。
薄暮歌钟宴平乐,黎明车骑过宜春。
身长六尺饥将死,唯是平原厌次人。
桓景全家遂得仙,佩萸吹菊对陶然。
汝南鸡犬缘何事,不似淮王许上天。
鸡檄防边未得休,久停欢酌为前筹。
良辰床赏何忧晚,他日三公尚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