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啄行

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

从者语我,子胡为然。我不厌客,困于语言。

欲不出纳,以堙其源。空堂幽幽,有秸有莞。

门以两板,丛书于间。窅窅深堑,其墉甚完。

彼宁可隳,此不可干。从者语我,嗟子诚难。

子虽云尔,其口益蕃。我为子谋,有万其全。

凡今之人,急名与官。子不引去,与为波澜。

虽不开口,虽不开关。变化咀嚼,有鬼有神。

今去不勇,其如后艰。我谢再拜,汝无复云。

往追不及,来不有年。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对客人的态度以及他对待人接物的哲学。开篇"剥剥啄啄,有客至门"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种静谧而又被打扰的氛围之中,隐逸者的不出应答显得既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拒绝,也是一种保持自我空间的坚持。紧接着的"客去而嗔"和"我不厌客,困于语言"则进一步揭示了隐逸者内心的矛盾,他并非讨厌来访之人,但却感到言语上的隔阂与困扰。

在"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门以两板,丛书于间。窅窅深堑,其墉甚完。彼宁可隳,此不可干"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隐逸者所居之地的寂静与封闭,它象征着隐逸者的精神世界和他对外界的一种选择性屏障。而"从者语我,嗟子诚难。子虽云尔,其口益蕃。"则表明了旁人对此隐逸态度的不解和批评,而隐逸者的回应却是更加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选择。

诗中还穿插着对外界的一种警觉和批判,如"凡今之人,急名与官。子不引去,与为波澜",表达了隐逸者对当世追逐功名利禄的冷眼相待以及他决意不随波逐流的立场。

末尾的"我谢再拜,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不有年"则以一种淡定的语气结束了整首诗,隐逸者对外界的礼貌拒绝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深邃而又平静的心灵风景。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冲突以及个人选择与时代潮流抗衡的诗歌。它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隐逸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附诗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有事其末,而忘其源。

切近昧陋,道由是堙。有志其本,而泥古陈。

当用而迂,乖戾不伸。较是二者,其过也均。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

秩秩而积,涵涵而停。韡为华英,不矜不盈。

孰播其馨?孰发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倾。

敷文帝阶,擢列侍从。以忠远名,有直有讽。

辨遏坚恳,巨邪不用。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帝省竭心,恩顾日渥。翔于郎署,鶱于禁密。

发帝之令,简古而蔚。不比于权,以直友冤。

敲撼挫揠,竟遭斥奔。久淹于外,历守大藩。

所至极思,必悉利病。萎枯以膏,燠旸以醒。

坦之敞之,必绝其径。浚之咏之,使安其泳。

帝思其文,复命掌诰。

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

」上藉其实,俾统于洪。逋滞攸除,奸讹革风。

祛蔽于目,释负于躬。方乎所部,禁绝浮屠。

风雨顺易,粳稻盈畴。人得其所,乃恬乃讴。

化成有代,思以息劳。虚位而俟,奄忽滔滔。

维德维绩,志于斯石,日远弥高。

形式: 四言诗

曹成王碑附诗

太支十三,曹于弟季。或亡或微,曹始就事。

曹之祖王,畏塞绝迁。零王黎公,不闻仅存。

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载,以有成王。

成王之作,一自其躬。文被明章,武荐畯功。

苏枯弱彊,龈其奸猖。以报于宗,以昭于王。

王亦有子,处王之所,唯旧之视,蹶蹶陛陛。

实取实似,刻诗其碑,为示无止。

形式: 四言诗

琴操十首(其六)岐山操

我家于豳,自我先公。伊我承绪,敢有不同。

今狄之人,将土我疆。民为我战,谁使死伤。

彼岐有岨,我往独处。人莫余追,无思我悲。

形式: 琴操

琴操十首(其二)猗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形式: 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