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附诗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有事其末,而忘其源。

切近昧陋,道由是堙。有志其本,而泥古陈。

当用而迂,乖戾不伸。较是二者,其过也均。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

秩秩而积,涵涵而停。韡为华英,不矜不盈。

孰播其馨?孰发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倾。

敷文帝阶,擢列侍从。以忠远名,有直有讽。

辨遏坚恳,巨邪不用。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帝省竭心,恩顾日渥。翔于郎署,鶱于禁密。

发帝之令,简古而蔚。不比于权,以直友冤。

敲撼挫揠,竟遭斥奔。久淹于外,历守大藩。

所至极思,必悉利病。萎枯以膏,燠旸以醒。

坦之敞之,必绝其径。浚之咏之,使安其泳。

帝思其文,复命掌诰。

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

」上藉其实,俾统于洪。逋滞攸除,奸讹革风。

祛蔽于目,释负于躬。方乎所部,禁绝浮屠。

风雨顺易,粳稻盈畴。人得其所,乃恬乃讴。

化成有代,思以息劳。虚位而俟,奄忽滔滔。

维德维绩,志于斯石,日远弥高。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治理世事,根源在于文化教育。只关注表面,忘了根本。
浅薄无知,道路因此堵塞。追求根本,却陷入固步自封。
应当使用却迂腐,不合时宜。比较这两者,错误相当。
美好的王公,志在儒家根本,通达之人遵循的准则。
秩序井然,深沉包容。美德如花,不自夸也不满溢。
谁播下美德?谁照亮智慧?他孤高独立,赢得士人的敬仰。
他的文章登上朝廷阶梯,位列侍从。因忠诚而闻名,直言不讳。
他辩才坚定,抵制邪恶。出众于群臣,引起皇帝瞩目。
皇帝深思熟虑,恩宠日增。他在郎署飞翔,在宫廷核心任职。
发布皇帝命令,简约而深远。不攀附权贵,以正直赢得朋友信任。
遭受挫折,最终被贬逐。长期在外,担任重要职务。
他到任之处,深入思考利弊。用膏泽滋润枯木,用阳光唤醒昏睡。
公开透明,断绝歪路。疏浚河道,让人安心游泳。
皇帝怀念他的文章,再次任命他掌管诏书。
公公开言:‘这个职位应少,难道没有凋敝的郡县,我愿以此效力。’
皇上看重他的才能,让他统领全局。清除滞留,改革弊端。
去除蒙蔽,卸下负担。在他管辖的地方,禁止佛教。
风雨调和,稻田丰收。人民安居乐业,欢歌笑语。
教化有成效,想借此减轻劳苦。空位等待,但生命短暂。
他的美德和功绩,刻在这块石头上,越久越高尚。

注释

生人之治:世事的治理。
斯文:文化教育。
秩秩:秩序井然。
韡:光明灿烂。
鶱:飞翔。
掌诰:掌管诏书。
凋郡:衰败的郡县。
洪:大,这里指全局。
浮屠:佛教徒,这里指佛教。
恬:安静。
讴:歌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王公神道碑铭附诗》。通过鉴赏,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对理想官员形象的追求和赞美,以及他对于文治、忠直和德行的重视。

首先,诗人提出了“生人之治,本乎斯文”的观念,强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批评那些只看到事物表面而忽略其根本的人。接着,他指出志在追求本源,但又不应沉迷于陈旧的东西,主张适时而为,不能过分迂曲。

诗中还对“美王公”进行了描绘,其志存儒术,本性温和,学问渊博,文采斐然。通过这样的描述,可以看出诗人对于理想君子的推崇,以及对于文人的修养与风范的期待。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诗人继续表达了对忠诚直言者的赞赏,以及对于忠直之士能够深得帝心的肯定。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不正之风,不应让它们蔓延。

在处理国家大事时,诗人强调必须公正无私,不能偏听一方,更不能被权势所左右。他还通过“久淹于外,历守大藩”的句子,表达了对边疆将士辛勤守护的赞扬,以及他们能够洞察民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诗人通过“化成有代,思以息劳”的句子,展示了对于长久和平与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全诗结尾处,“日远弥高”一句,更是强调了这种追求的不懈怠和高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韩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文学功力,也透露出他对于理想社会、理想官员以及个人德行的严肃态度。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曹成王碑附诗

太支十三,曹于弟季。或亡或微,曹始就事。

曹之祖王,畏塞绝迁。零王黎公,不闻仅存。

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载,以有成王。

成王之作,一自其躬。文被明章,武荐畯功。

苏枯弱彊,龈其奸猖。以报于宗,以昭于王。

王亦有子,处王之所,唯旧之视,蹶蹶陛陛。

实取实似,刻诗其碑,为示无止。

形式: 四言诗

琴操十首(其六)岐山操

我家于豳,自我先公。伊我承绪,敢有不同。

今狄之人,将土我疆。民为我战,谁使死伤。

彼岐有岨,我往独处。人莫余追,无思我悲。

形式: 琴操

琴操十首(其二)猗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形式: 琴操

琴操十首(其七)履霜操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形式: 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