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造微上人游五台及礼本师

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

极目多来雁,孤城少故人。

与师虽别久,于法本相亲。

又对清凉月,中宵语宿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清冷的夜空中佛寺的金锡声响,即将渡过渭水之畔的古渡口。
放眼望去,大雁成群飞来,这座孤城里却鲜有旧时的朋友。
虽然与师父分别已久,但对于佛法的亲近之心从未改变。
再次面对这清冷的月光,半夜里我们谈论着往昔的因缘。

注释

寒空:清冷的天空。
金锡:指佛教僧侣所持的锡杖,顶端有金属环,行走时作响。
渭阳津:渭水边的渡口,这里泛指离别的地方。
极目:尽目力远望。
来雁:从远处飞来的雁群,常寓意远方的信息或思乡之情。
孤城:孤独的城池,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处的边远之地。
故人:老朋友,旧相识。
与师:和师父。
别久:分别了很长时间。
于法:对于佛法。
又对:再次面对。
清凉月:清冷的月光,也暗含心境的清净。
中宵:半夜。
语宿因:谈论过去的因缘,宿因即过去的因果、经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离别的画面。"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两句,通过对寒冷天气和金色的锡杖声响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即将跨过渭水渡口的离别之情。

接下来的"极目多来雁,孤城少故人"两句,则通过远处飞来的大雁和孤城中稀少的旧友,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往昔时光的留恋。这里的大雁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代表着离别之思。

"与师虽别久,于法本相亲"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与师傅分别已久,但是在佛法上的情谊依然深厚。这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导师的依恋和敬仰。

最后的"又对清凉月,中宵语宿因"两句,则是诗人在明亮的秋夜月光下,与旧友或师傅进行深夜长谈的情景。这里的"宿因"可能指的是过往的因缘或者久远的记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禅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收录诗词(19)

栖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越中(今浙江)人。常与李频、许棠、姚合、李洞、贾岛、无可等诗人往来赠答。唐宣宗大中年间住京城荐福寺,为内供奉,赐紫袈裟。工诗,尚苦吟。时人张乔谓其“篇章名不朽”。《全唐诗》共录其诗16首

  • 籍贯:僧唐代

相关古诗词

送僧归旧山

谈空与破邪,献寿复荣家。

白日得何偈,青天落几花。

传灯皆有分,化俗独无涯。

却入中峰寺,还知有聚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赠李溟秀才

南居古庙深,高树宿山禽。

明月上清汉,骚人动楚吟。

数篇正始韵,一片补亡心。

孤悄欺何谢,云波不可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赠识古法师

重城深寺讲初休,却忆家山访旧游。

对月与君相送夜,闻蛩教我独惊秋。

云心杳杳难为别,鹤性萧萧不可留。

遥想孤舟清渭上,飘然帆影起离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月夜怀刘秀才

独夜相思但自劳,阮生吟罢梦云涛。

此时小定未禅寂,古塔月中松磬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