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琅琊山寺

受命恤人隐,兹游久未遑。

鸣驺响幽涧,前旌耀崇冈。

青冥台砌寒,绿褥草木香。

填壑跻花界,叠石构云房。

经制随岩转,缭绕岂定方。

新泉泄阴壁,高萝荫绿塘。

攀林一栖止,饮水得清凉。

物累诚可遣,疲氓终未忘。

还归坐郡阁,但见山苍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琅琊山寺的景象和心境。开篇“受命恤人隐,兹游久未遑”表明诗人在接受命令后,长时间没有闲暇之时,现在终于有机会进行这一游览。紧接着,“鸣驺响幽涧,前旌耀崇冈”写出了山间清泉的声响和山上的旗帜在阳光下的辉映,展现了山寺的静谧与庄严。

“青冥台砌寒,绿褥草木香”则描绘了山中建筑的古朴与自然景色的交融,其中“青冥”形容台阶之冷清,“绿褥”形容草木之鲜美,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在“填壑跻花界,叠石构云房”中,诗人通过对山寺环境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经制随岩转,缭绕岂定方”则展示了诗人在山路上的漫游,以及对于自然界不可预测之美的探索。

“新泉泄阴壁,高萝荫绿塘”继续描写山中的泉水与植被的和谐共生,而“攀林一栖止,饮水得清凉”则是诗人在游历中的一种放松享受。

最后,“物累诚可遣,疲氓终未忘”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尘世,但心中对这种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向往永不磨灭。结尾“还归坐郡阁,但见山苍苍”则是诗人结束游历,回到官府职位后,对于山寺景色的怀念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琅琊山寺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以及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滁州园池燕元氏亲属

日暮游清池,疏林罗高天。

馀绿飘霜露,夕气变风烟。

水门架危阁,竹亭列广筵。

一展私姻礼,屡叹芳樽前。

感往在兹会,伤离属颓年。

明晨复云去,且愿此流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滁城对雪

晨起满闱雪,忆朝阊阖时。

玉座分曙早,金炉上烟迟。

飘散云台下,凌乱桂树姿。

厕迹鸳鹭末,蹈舞丰年期。

今朝覆山郡,寂寥复何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登乐游庙作

高原出东城,郁郁见咸阳。

上有千载事,乃自汉宣皇。

颓壖久凌迟,陈迹翳丘荒。

春草虽复绿,惊风但飘扬。

周览京城内,双阙起中央。

微钟何处来,暮色忽苍苍。

歌吹喧万井,车马塞康庄。

昔人岂不尔,百世同一伤。

归当守冲漠,迹寓心自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登西南冈卜居遇雨寻竹浪至沣壖萦带数里清流茂树云物可赏

登高创危构,林表见川流。

微雨飒已至,萧条川气秋。

下寻密竹尽,忽旷沙际游。

纡曲水分野,绵延稼盈畴。

寒花明废墟,樵牧笑榛丘。

云水成阴澹,竹树更清幽。

适自恋佳赏,复兹永日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