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铜雀妓

魏主矜蛾眉,美人美于玉。

高台无昼夜,歌舞竟未足。

盛色如转圜,夕阳落深谷。

仍令身殁后,尚足平生欲。

红粉横泪痕,调弦空向屋。

举头君不在,唯见西陵木。

玉辇岂再来,娇鬟为谁绿。

那堪秋风里,更舞阳春曲。

曲终情不胜,阑干向西哭。

台边生野草,来去罥罗縠。

况复陵寝间,双双见麋鹿。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魏国的君主夸耀着她的蛾眉,美女比美玉还要珍贵。
高高的楼台不分日夜,歌舞欢乐却从未停歇。
她美丽的容颜如同转动的圆盘,夕阳沉入深深的山谷。
即使在她去世之后,她的美丽仍然能满足一生的欲望。
红粉之上留有泪痕,琴弦空响在屋内无人听。
抬头望去,你已不在,只看见西陵的树木。
华丽的玉辇难道还会再来,她的发髻为谁而青翠依旧?
怎能忍受秋风中,再奏起欢快的阳春曲。
曲终时情感难以承受,我倚着栏杆向西哭泣。
台边已长满野草,来来往往缠绕着罗衣。
更何况在陵墓之间,还能见到成双成对的麋鹿出没。

注释

魏主:魏国的君主。
矜:夸耀。
蛾眉:女子美丽的眉毛。
高台:高楼台榭。
歌舞:歌舞活动。
盛色:极美的容貌。
转圜:转动的圆盘。
夕阳:傍晚的太阳。
深谷:深深的山谷。
身殁:去世。
红粉:脂粉,代指美女。
调弦:弹奏琴弦。
西陵木:西陵的树木,可能指代墓地。
玉辇:华丽的车驾。
娇鬟:女子的秀发。
阳春曲:欢快的乐曲。
阑干:栏杆。
野草:野外的杂草。
罗縠:丝织品,这里指衣物。
陵寝:帝王的陵墓。
麋鹿:古代皇家园林中的动物,象征荒凉或衰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性,在她生命中追求着永恒的美丽和欢乐。开篇"魏主矜蛾眉,美人美于玉"直接点出了女性的美貌,她的眉宇比之魏国贵族的蛾眉更加动人,美得如同精致的玉器。接着"高台无昼夜,歌舞竟未足"则表明她在高台上享受着不分昼夜的歌舞欢乐,那种快乐是无法满足的。

然而随后的"盛色如转圜,夕阳落深谷"却透露出一种时间流逝和美好即将消失的情景。尽管如此,她在"仍令身殁后,尚足平生欲"中依旧渴望着生命之后也能保持这种美丽与欲望。

诗中的情感随着"红粉横泪痕,调弦空向屋"而变得更加复杂和深沉,她的眼泪在脸颊留下了红色的痕迹,而她空对着屋宇弹奏着琴弦,显露出一种孤独与哀愁。

随后的"举头君不在,唯见西陵木。玉辇岂再来,娇鬟为谁绿"则是她仰望天空发现所爱之人已不在,而那曾经的豪华车驾和装饰精美的发髻现在都显得那么无意义。

诗人通过"那堪秋风里,更舞阳春曲。曲终情不胜,阑干向西哭"表现了女性面对秋风中的悲凉,她依然在跳着春天的舞蹈,但当音乐结束,她的情感已经无法承受,只能向西而泣。

最后两句"台边生野草,来去罥罗縠。况复陵寝间,双双见麋鹿"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亡,高台边缘长出了野草,而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只有偶尔出现的麋鹿。

整首诗通过对美丽女性生活场景的细腻刻画,表现出对美好事物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慨。

收录诗词(116)

刘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画家。能文善画,诗以乐府见长。官虞部员外郎。后出为汴州观察判观察判官。后辞官从事自己喜欢的诗画创作事业,的诗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唐才子传》卷四说他“拟蔡琰《胡笳曲》,脍炙当时”。《全唐诗》收录有的很多诗歌

  • 字:子夏
  • 籍贯:徐州彭城县
  • 生卒年:766年—779年

相关古诗词

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

巴人远从荆山客,回首荆山楚云隔。

思归夜唱竹枝歌,庭槐叶落秋风多。

曲中历历叙乡土,乡思绵绵楚词古。

身骑吴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

猿啼日暮江岸边,绿芜连山水连天。

来时十三今十五,一成新衣已再补。

鸿雁南飞报邻伍,在家欢乐辞家苦。

天晴露白钟漏迟,泪痕满面看竹枝。

曲终寒竹风袅袅,西方落日东方晓。

形式: 古风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其一)第一拍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

纱窗对镜未经事,将谓珠帘能蔽身。

一朝胡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

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其七)第七拍

男儿妇人带弓箭,塞马蕃羊卧霜霰。

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龟兹觱篥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

竟夕无云月上天,故乡应得重相见。

形式: 乐府曲辞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其九)第九拍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

学他刺血写得书,书上千重万重恨。

髯胡少年能走马,弯弓射飞无远近。

遂令边雁转怕人,绝域何由达方寸。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