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兴寺澹师房

双林彼上人,诗兴转相亲。

竹里经声晚,门前山色春。

卷帘苔点净,下箸药苗新。

记取无生理,归来问此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对那座山上的僧人,我越发感到亲近
夜晚竹林中传来诵经声,门前春色满山青
拉开窗帘,只见苔藓洁净如新,品尝菜肴,药材新鲜诱人
记住这无法言说的禅意,回归后问问自己内心

注释

双林:指两座山或两个寺庙。
彼:那边,指代山上的僧人。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诗兴:作诗的兴趣或灵感。
转相亲:变得更加亲近。
竹里:竹林之中。
经声:诵经的声音。
门前:门外,眼前。
山色春:春天的山景。
卷帘:卷起窗帘。
苔点:苔藓斑点。
下箸:放下筷子,指用餐。
药苗:刚长出的药草。
无生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禅理或生活哲理。
此身:自身,这里指诗人自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生活图景。开篇“双林彼上人,诗兴转相亲”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与同道中人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沟通。在这里,“双林”指的是寺庙周围成对的树木,而“彼上人”则是居住在此的僧侣。诗兴,是一种心灵的共鸣,转相亲,意味着通过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诗人与这些僧侣之间的情感和精神上的距离拉近了。

接下来的“竹里经声晚,门前山色春”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宁静。竹林中传来佛经的低吟,与清晨或黄昏时分的悠扬声音相呼应,而门前的山色则透露出季节转换之美,这里的“晚”字可理解为时间的推移,也可解作深邃和久远。

至于“卷帘苔点净,下箸药苗新”,则是诗人对室内外景象细腻描绘。窗帘被卷起,露出窗外那清洁无污的青苔,而下方则是刚刚浇灌过水的草药,这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最后,“记取无生理,归来问此身”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追寻和自我省察。这里“无生理”指的是佛家的空性思想,即万物皆为空,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实体。而“归来问此身”,则是诗人回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肉身进行反思和探索。

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生活环境的细致描写,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纯净与自我觉悟的僧侣形象。

收录诗词(164)

韩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字:君平
  • 籍贯:南阳(今河南南阳)
  • 生卒年:754

相关古诗词

题张逸人园林

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

麈尾手中毛已脱,蟹螯尊上味初香。

春深黄口传窥树,雨后青苔散点墙。

更道小山宜助赏,呼儿舒簟醉岩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苏许公林亭

平津东阁在,别是竹林期。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门随深巷静,窗过远钟迟。

客舍苔生处,依依又赋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

春城乞食还,高论此中闲。

僧腊阶前树,禅心江上山。

疏帘看雪卷,深户映花关。

晚送门人出,钟声杳霭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题慈仁寺竹院

千峰对古寺,何异到西林。

幽罄蝉声下,闲窗竹翠阴。

诗人谢客兴,法侣远公心。

寂寂炉烟里,香花欲暮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