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游遇雨

杖藜寻胜复中休,不比红尘走燕骝。

幽趣未穷随雨断,高情无尽与云浮。

冥冥深树秋犹暗,猎猎新蒲暖更柔。

老去行藏甘一壑,不须重广畔牢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拄着藜杖寻找美景,中途休息,不同于尘世间的快马
幽深的乐趣尚未穷尽,随着雨水中断,高尚的情怀无边无际,如云般飘浮
深深的树林在秋日里依然昏暗,新长的蒲草在微风中显得温暖而柔软
年岁渐长,我只愿在这山沟里悠然生活,无需再为外界的忧虑而烦恼

注释

杖藜:拐杖。
胜:美景。
红尘:世俗尘嚣。
燕骝:疾驰的骏马。
幽趣:幽深的乐趣。
雨断:被雨水打断。
高情:高尚的情感。
云浮:像云一样飘浮。
冥冥:昏暗的样子。
深树:深深的树林。
猎猎:形容风吹动的声音。
新蒲:新长的蒲草。
行藏:行为和隐藏,指人生道路。
一壑:山谷,这里指隐居生活。
畔牢愁:来自边界的忧虑或烦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在山中游历时遭遇细雨的宁静美好情景。开篇“杖藜寻胜复中休,不比红尘走燕骝”写出了诗人手持拐杖,寻觅山中的美丽之处,选择一片幽静的地方休息,而非像燕子一般在尘世间忙碌穿梭。这里“杖藜”表明了行走的工具,“寻胜复中休”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享受。

接着“幽趣未穷随雨断,高情无尽与云浮”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细雨给予诗人的感受。山中的幽深之处美丽无穷,而细雨的陪伴更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连续性。“高情”指的是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无比的向往和赞美,而“与云浮”则象征着诗人的心境随着云的漂浮而飘逸。

再接下来“冥冥深树秋犹暗,猎猎新蒲暖更柔”中的“冥冥深树”形容了深秋时分山中树木的茂密和阴翳,而“猎猎新蒲”则是指初生的芦苇,给人以温暖而柔软的感觉。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界在不同季节的美丽。

最后,“老去行藏甘一壑,不须重广畔牢愁”表达了诗人到了年迈时仍愿意隐居于山中某个地方,不再需要像年轻时那样四处奔波。这里“甘一壑”表明了对隐逸生活的享受和满足,“不须重广畔牢愁”则是说无需再为世间的繁杂事务而烦恼。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其三)

东郡连墙日,行藏二纪馀。

空留冢上剑,不见枕中书。

山黑佳城閟,堂阴旦宅虚。

悲心寄松槚,哀韵拥輀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其二)

不作鸾台梦,来寻凤沼春。

劬劳知永慕,寿考见深仁。

示疾元非病,离人已反真。

生绡写遗恨,犹露衮衣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其一)

洙泗流风远,仪型世有人。

一经窥圣域,三返得贤臣。

勋业艰难际,声名寂寞滨。

赤松归有伴,此道独知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云门道中晚步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