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

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

羞过灞陵树,归种汶阳田。

客舍少乡信,床头无酒钱。

圣朝徒侧席,济上独遗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献上诗文已白头,回家时衣服已破旧。
经过灞陵树感到羞愧,决定回乡去种汶阳的田。
客舍中很少收到家乡的书信,床头边连买酒的钱都没有。
圣明的朝代本应广纳贤才,而我却在济水旁被遗忘。

注释

献赋:古代文人向帝王进献诗文以求赏识或官职。
头欲白:形容时间久,努力很久,已近老年。
还家:返回家乡。
衣已穿:衣服已经破旧,暗示生活贫困或旅途劳顿。
羞过:羞于经过,指因自己的不得志而感到羞愧。
灞陵树:地名,这里代指离别或归乡的路途。
汶阳田:汶阳地区的田地,代指家乡的土地。
客舍:旅店,寄居之处。
乡信:家乡的书信,指亲朋的来信。
床头:这里是生活起居的一个象征,表示个人生活环境。
酒钱:买酒的小钱,这里指生活拮据。
圣朝:指当朝,赞誉之词,认为朝廷圣明。
徒侧席:形容君主急于求贤,坐不安席。
济上:济水边,代指作者所处之地。
遗贤:遗漏了贤能之人,指自己未被重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朋友离别的情感。

"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

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人生易老的主题。"献赋"一词暗示着诗人曾经有过文学上的追求,而现在却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过去;"头欲白"则是对年龄增长、青春不再的无奈感受。"还家衣已穿"则显示出一种简单而又充满期待的生活状态,似乎在说即使岁月流逝,日常生活依然要继续。

"羞过灞陵树,归种汶阳田。"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变化和不舍。"羞过灞陵树"可能指的是诗人在离别时路过某处,觉得与过去美好的记忆相比,现在的心情多么不同;"归种汶阳田"则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和寄托,希望能够在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客舍少乡信,床头无酒钱。"

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物质条件,描绘了一种旅途中的孤独和贫困。"客舍少乡信"表达了远离家乡,对亲情的渴望;"床头无酒钱"则是对物质生活的艰辛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圣朝徒侧席,济上独遗贤。"

最后两句诗中包含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圣朝徒侧席"可能是在批评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对士人困境的同情;"济上独遗贤"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乱世之中依然保持高洁品行者的赞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与社会现实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怀旧而又充满希望的情感,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郑少府赴滏阳

子真河朔尉,邑里带清漳。

春草迎袍色,晴花拂绶香。

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墙。

若到铜台上,应怜魏寝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郑堪归东京泛水别业

客舍见春草,忽闻思旧山。

看君灞陵去,匹马成皋还。

对酒风与雪,向家河复关。

因悲宦游子,终岁无时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

求凤应不远,去马剩须鞭。

野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

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柳录事赴梁州

英掾柳家郎,离亭酒瓮香。

折腰思汉北,随传过巴阳。

江树连官舍,山云到卧床。

知君归梦积,去去剑川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