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

求凤应不远,去马剩须鞭。

野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

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六月里行走在襄山的路上,三星闪烁在汉水河畔。
寻找凤凰应该不远了,策马加鞭即可到达。
乡村客店中愁绪伴着雨声,江边城池里梦里回响着蝉鸣。
襄阳之地历史丰富,替我去拜访那些先贤吧。

注释

六月:指夏天的第六个月份。
襄山:地名,位于中国湖北省,泛指襄阳附近的山脉。
三星:夜空中明显的三颗星星,这里可能也比喻为方向指引。
汉水:中国中部的一条河流,流经湖北,即现在的汉江。
求凤:比喻寻求贤才或理想的配偶,这里可能指寻求理想的目标。
不远:表示目标接近,容易达到。
去马:骑马离开,准备出发。
剩须鞭:只需鞭策马匹,意指只需努力即可达成。
野店:乡间的旅店。
愁中雨:雨中带愁,形容旅途中的忧郁情绪。
江城:依江而建的城市,这里特指襄阳。
梦里蝉:梦中听到的蝉鸣,象征对过往或远方的思念。
襄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湖北省。
多故事: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故事。
先贤:前辈贤人,历史上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人行旅图景,充满了对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诗人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襄阳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让人仿佛能听见汉水的波涛声,感受到那份悠久而深厚的文化气息。

“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 开篇即以浓墨重彩描绘出襄阳的地理环境,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有山川之美又有星辰点缀的意境之中。这里的“六月”指的是夏季,天气炎热,但襄阳之行却显得格外清凉。

“求凤应不远,去马剩须鞭。”诗人心中对襄阳的向往如同寻找传说中的凤凰一般,充满了期待与希望。同时,“去马剩须鞭”则透露出行旅中的急迫与匆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舍与急切。

“野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这里描绘了一种别样的风景,雨中的野店让人生出无尽的忧愁,而那遥远江城里的蝉鸣声则如同梦境一般,让人产生了许多遐想。

“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诗尾点明了襄阳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无数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先贤遗迹的渴望与尊崇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襄阳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他那颗怀揣古今、渴望美好生活的心。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柳录事赴梁州

英掾柳家郎,离亭酒瓮香。

折腰思汉北,随传过巴阳。

江树连官舍,山云到卧床。

知君归梦积,去去剑川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

看君尚少年,不第莫悽然。

可即疲献赋,山村归种田。

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长鞭。

置酒聊相送,青门一醉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赵侍御归上都

骢马五花毛,青云归处高。

霜随驱夏暑,风逐振江涛。

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

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

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

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

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