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邢和叔

昔作梁宋游,幽忧废朝昏。

闭门无往还,不厌儿女喧。

隔墙闻剥啄,暮夜谁扣门。

知是邢夫子,低回过高轩。

愿为布衣交,不顾年德尊。

匆匆立谈罢,又见东南奔。

江湖多病后,仅免饷鱼鼋。

久废数行书,因人问寒暄。

但爱孤山西,松筠数家村。

便欲筑居室,插秧仍灌园。

生前不自爱,身后何足论。

草玄笑扬雄,赞易悲虞翻。

文章徒自苦,纸笔莫更存。

却寻南郭老,隐几学忘言。

他日宦游客,误入桃花源。

苇间见渔父,谁识王公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昔日漫游梁宋之地,心中忧虑使我日夜不得安宁。
我闭门不出,与外界断绝往来,不厌烦家中小孩的吵闹。
夜晚听见墙外敲门声,是谁在深夜来访?
得知是邢夫子,他谦恭地来到高大的车门前。
我希望能成为普通朋友,不拘泥于身份和年龄的差异。
短暂交谈后,他又匆匆离去,向东南方向而去。
经历江湖疾病后,我只求能免于饥饿,得到些鱼鳖。
长久未提笔写字,今日因人来访,才聊起日常琐事。
我独爱孤山的西边,那有松竹环绕的村庄。
我甚至想在那里建屋,一边插秧一边灌溉。
生前未能好好珍惜自己,死后的事又何必在意。
想起扬雄写《太玄》,虞翻为《易》而悲伤,不禁苦笑。
写作只会让我痛苦,还是不要再留纸笔了。
我打算去找南郭老者,学他那样静坐无言。
将来若再做官出行,可能会误入这如桃花源般的隐居之地。
在芦苇丛中遇见渔父,又有谁能认出我是王公之后呢?

注释

幽忧:深深的忧虑。
闭门:关门不出。
剥啄:敲门声。
邢夫子:可能是对某位朋友或熟人的尊称。
布衣交:平民朋友。
东南奔:向东南方向离去。
饷:供给食物。
寒暄:闲聊,问候。
孤山:指某座孤独的山。
松筠:松树和竹子,象征高洁。
草玄:扬雄所著《太玄经》。
赞易:虞翻对《周易》的研究和解读。
忘言:不说话,达到无言的境界。
渔父:渔翁,隐士象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寄邢和叔》。诗中表达了诗人过去在梁宋游历时的幽居生活,因心情抑郁而疏于交际,但对朋友邢和叔的到来感到欣喜。他们虽地位悬殊,但希望能保持朴素的友情,不拘泥于身份高低。诗人提到自己身体多病,生活简朴,只想在山林间过着耕读生活,不求名利。他以扬雄、虞翻自比,感叹文章虽苦,但仍坚持写作。最后,诗人表示希望像陶渊明那样归隐,不问世事,甚至担心自己将来如游客般误入桃花源,被人误解身份。整首诗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寄侍读苏尚书

六月西湖早得秋,二年归思与迟留。

一时宾客馀枚叟,在处儿童说细侯。

经国向来须老手,有怀何必到壶头。

遥知丹地开黄卷,解记清波没白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参寥

平生西方愿,摆落区中缘。

惟于世外人,相从可忘年。

道人赞公徒,相识几生前。

早作步兵语,晚参云门禅。

舍策孤山下,一室颇萧然。

林昏出幽磬,竹杪横疏烟。

昨日寄书至,坐想参寥泉。

此泉如此公,遇物作清妍。

一别今几时,绿首成白颠。

子亦怜我老,我岂要子怜。

会逢万里风,一系五湖船。

酌我岩下水,咽子山中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寄晁以道

两官俱为邻,常若千里远。

经年不通书,子孰知我懒。

相期宇宙外,肯复校繁简。

我愚亦知此,子意岂不满。

子教东方生,自视何益损。

人言不当价,一钱万金产。

须子五千卷,丹笔校黄本。

子家太史氏,名成南北阮。

道山鸿雁行,岂惟私门衎。

功名须老大,四十未为晚。

快意会有违,急行宁小缓。

忽有河山阻,遂恐消息断。

我独不念此,人穷令智短。

子勿效我慵,书来慰愁眼。

形式: 古风

寄晁载之兄弟

人言婚宦情欲本,我始求脱君已半。

孰知一世如一梦,在梦而觉宁待旦。

寒檐冻雨作秋声,冷屋风灯挑不明。

樽前已作十年语,后会未期吾屡惊。

一闻七字心已识,钩章棘句天与力。

念子方壮我已衰,不见参天二千尺。

季也亦有诗百篇,叔子拟度骅骝前。

端能过我三冬学,可复参侬一味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