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圆仁三藏归本国

家山临晚日,海路信归桡。

树灭浑无岸,风生只有潮。

岁穷程未尽,天末国仍遥。

已入闽王梦,香花境外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夕阳照在家乡的山上,归途中的船桨划过海面。
树木隐没仿佛没有了岸边,风起时只见潮水涌动。
年终了旅程还未结束,天边的国家依然遥远。
已梦到闽王的邀请,在境外充满香气的花中迎接我。

注释

家山:家乡的山。
晚日:夕阳。
海路:海上道路,此处指归途为海路。
信归桡:相信归来的船桨,比喻确定回家。
树灭:树木隐没看不见。
浑无岸:完全看不到岸边。
风生:风起。
只有潮:只有潮水起伏。
岁穷:年终,一年将尽。
程未尽:旅程还没有结束。
天末:天边,极远的地方。
国仍遥:国家依然遥远。
已入闽王梦:已经梦到了闽王(古代福建地区的统治者)。
香花境外邀:在境外有香气的花中受到邀请,象征美好的欢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山海景象,结合了送别的情感和对远方故土的向往。诗人通过“家山临晚日”与“海路信归桡”,生动地表达了告别之时的凄凉氛围,以及友人的舟船即将扬帆远离的场景。

“树灭浑无岸,风生只有潮。”两句则以客观的自然景象,烘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里的“树灭”暗示了秋意已深,而“浑无岸”则是对海边无垠景致的描绘。“风生只有潮”更是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感慨,似乎在强调天地间万物皆有其规律,与人的悲欢离合相比,显得格外壮阔。

“岁穷程未尽,天末国仍遥。”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朋友旅途中的不易和对远方家乡的深情。岁月匆匆,旅途漫长,而目标国家却依然遥不可及,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的深沉内心世界。

最后,“已入闽王梦,香花境外邀。”则是诗人对远方朋友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这里的“闽王”或许暗指某个理想中的国度,而“香花境外邀”,则是希望朋友即将踏入一个充满甜蜜与和谐的地方。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交流与精神寄托。

收录诗词(19)

栖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越中(今浙江)人。常与李频、许棠、姚合、李洞、贾岛、无可等诗人往来赠答。唐宣宗大中年间住京城荐福寺,为内供奉,赐紫袈裟。工诗,尚苦吟。时人张乔谓其“篇章名不朽”。《全唐诗》共录其诗16首

  • 籍贯:僧唐代

相关古诗词

送造微上人游五台及礼本师

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

极目多来雁,孤城少故人。

与师虽别久,于法本相亲。

又对清凉月,中宵语宿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僧归旧山

谈空与破邪,献寿复荣家。

白日得何偈,青天落几花。

传灯皆有分,化俗独无涯。

却入中峰寺,还知有聚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赠李溟秀才

南居古庙深,高树宿山禽。

明月上清汉,骚人动楚吟。

数篇正始韵,一片补亡心。

孤悄欺何谢,云波不可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赠识古法师

重城深寺讲初休,却忆家山访旧游。

对月与君相送夜,闻蛩教我独惊秋。

云心杳杳难为别,鹤性萧萧不可留。

遥想孤舟清渭上,飘然帆影起离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