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和顿主簿起见赠二首(其一)

声病消磨只古文,诸儒经术斗纷纭。

不知旧学都无用,犹把新书强欲分。

老病心情愁见敌,少年词气动干云。

搜贤报国吾何敢,欲补空疏但有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题目为《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和顿主簿起见赠二首(其一)》。诗中,苏辙以古文风格自嘲,批评当时的学者们过分关注声韵和辞藻("声病消磨只古文"),在经学研究上争论不休("诸儒经术斗纷纭")。他感叹旧学似乎无用,但仍有人热衷于研习新知识("不知旧学都无用,犹把新书强欲分")。

诗人以自身老病的心情,表达了对学术之争的厌倦,同时也感慨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已随岁月消逝("老病心情愁见敌,少年词气动干云")。他自谦地说,尽管才疏学浅,但仍有报效国家的愿望,只能通过勤奋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搜贤报国吾何敢,欲补空疏但有勤")。

整首诗反映了苏辙对于学术风气的观察与反思,以及个人对学问态度的诚恳和责任感。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强君瓦亭

君为魏博三年客,日有江湖万里心。

暂得野亭留马足,强循疏柳步堤阴。

无人携手共吴语,得意摇头时越吟。

何日东郊过微雨,并骑鞍马去同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咏竹二首(其二)

南邻竹甚茂,门巷不容宾。

悬印君当往,囊金我患贫。

翠旌稍乱起,犀角笋初匀。

不惜图书卖,端来作主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咏竹二首(其一)

湖滨宜草木,修竹可三寻。

廛居多野思,移种近墙阴。

及尔迷未醒,方予热正侵。

无嫌不逮本,地薄肯成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咏霜二首(其一)

江南雪不到,霜露满山村。

纸被欺毡厚,茅檐笑瓦温。

何曾凝沼渌,有意隔朝暾。

底日身无事,高眠不出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