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馀芳待使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园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这两句诗设定了整个画面,是在一个明媚的春日傍晚时分,春园内光线柔和,露珠如细小珍珠一般散布,反射着微冷的阳光,背景则是远处飘渺的寒云。这不仅描绘了景色,更传递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这两句则引入了生动的生命形象。蝴蝶在花间起舞,显示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活力;而鸭子在水中嬉戏,偶尔传来它们的叫声,增添了一份野趣和生动感。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这两句诗转向了人事,诗人似乎是在邀请友人共享这美好时光。凉爽的酒饮在春日更显惬意,而温暖的春风在树林间轻拂,更添几分悠然自得。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馀芳待使君。”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悬念。诗人用未完全绽放的仙桃象征着某种美好的事物尚未到来,而这份等待中的美好仿佛是为了某位尊贵的人物而保留。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致描摹和对人生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情感。
不详
一作太朴。【《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愁多难得寐,展转读书床。
不是旅人病,岂知秋夜长。
归乡凭远梦,无梦更思乡。
枕上移窗月,分明是泪光。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
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
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三年剪拂感知音,哭向青山永夜心。
竹在晓烟孤凤去,剑荒秋水一龙沈。
新坟日落松声小,旧色春残草色深。
不及此时亲执绋,石门遥想泪沾襟。
系马向山立,一杯聊奠君。
野烟孤客路,寒草故人坟。
琴韵归流水,诗情寄白云。
日斜休哭后,松韵不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