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杜侍御

花时曾省杜陵游,闻下书帷不举头。

因过石城先访戴,欲朝金阙暂依刘。

征帆夜转鸬鹚穴,骋骑春辞鹳雀楼。

正把新诗望南浦,棹歌应是木兰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曾在花开时节省略了去杜陵的游览,听说书斋中放下帷幕就不抬头。
因为经过石城先去拜访戴氏,想朝见帝王暂且依靠刘氏。
夜晚航船转向鸬鹚栖息的洞穴,春日驰马告别鹳雀所在的高楼。
正当我望着南岸准备吟诵新诗,那划桨的歌声应是从木兰舟上传来。

注释

花时:花开的时节。
曾省:曾经省略、错过。
杜陵游:游览杜陵,杜陵为地名,这里代指风景名胜。
闻下:听说。
书帷:书斋中的帷幕,代指读书或写作的地方。
不举头:低头不抬,形容专心致志或情绪低落。
因过:因为路过。
石城:地名,可能指石头城,南京的古称。
先访戴:先去拜访姓戴的朋友,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中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
欲朝金阙:想要朝见皇宫,金阙代指朝廷。
暂依刘:暂时依靠姓刘的人,可能指投靠权贵。
征帆:远行的船帆,这里指航行的船只。
夜转:夜晚转向。
鸬鹚穴:鸬鹚栖息的洞穴,鸬鹚是一种水鸟,这里形容水边的景致。
骋骑:驰骋骑马。
春辞:在春天告别。
鹳雀楼:楼名,著名景点,代指离别的地方。
正把:正在准备。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望南浦:向着南岸望去,南浦常指送别之地。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应是:应该是。
木兰舟:用木兰树制成的船,常用来形容船的雅致,也代指舟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长安附近地区,追忆往昔之情的画面。诗中“花时曾省杜陵游”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曾游览过杜陵一带的景色,“闻下书帷不举头”则展示了诗人对朝政的不满或无奈,可能是由于政治上的压抑而感到郁闷。

“因过石城先访戴”与“欲朝金阙暂依刘”两句中,诗人提到了要去拜访戴、刘二位人物,这表明了诗人的社交圈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其中,“石城”、“金阙”等地名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地域特色。

“征帆夜转鸬鹚穴,骋骑春辞鹳雀楼”两句生动描绘了出行的情景,诗人在夜晚启航经过某个地方,而到了春天则策马告别了一处名为“鹳雀楼”的地点。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旅行经历和情感变化。

最后,“正把新诗望南浦,棹歌应是木兰舟”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某个渡口(南浦)凝视远方,心中萌生新的诗意,同时也提到了“木兰舟”,可能是一种特定的船只,或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所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流转和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酬河中杜侍御重寄

五色如丝下碧空,片帆还绕楚王宫。

文章已变南山雾,羽翼应抟北海风。

春雪预呈霜简白,晓霞先染绣衣红。

十千沽酒留君醉,莫道归心似转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酬郭少府先奉使巡涝见寄兼呈裴明府

载书携榼别池龙,十幅轻帆处处通。

谢朓宅荒山翠里,王敦城古月明中。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

饱食鲙鱼榜归楫,待君琴酒醉陶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酬副使郑端公见寄

一日高名遍九州,玄珠仍向道中求。

郢中白雪惭新唱,涂上青山忆旧游。

笙磬有文终易别,珠玑无价竟难酬。

柳营迢遰江风阔,夜夜孤吟月下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酬绵州于中丞使君见寄

故人书信越褒斜,新意虽多旧约赊。

皆就一麾先去国,共谋三径未还家。

荆巫夜隔巴西月,鄢郢春连汉上花。

半月离居犹怅望,可堪垂白各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