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岐下题西湖

送夏迎秋几醉来,不堪行色被蝉催。

身随渭水看归远,梦挂秦云约自回。

雨细若为抛钓艇,月明谁复上歌台。

千波万浪西风急,更为红蕖把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送走夏天迎接秋,已经喝醉几次了,真不想这离别的行程被蝉声催促。
身体随着渭河水流远去,梦中挂念着秦地的云彩,约定自己终将归来。
细雨中如何能去划船垂钓,月光皎洁,又有谁再登上那唱歌的高台。
西风猛烈,湖面上波浪翻滚,为那荷花,再举杯痛饮一番。

注释

送夏迎秋:指从夏季过渡到秋季。
几醉来:已经醉过几次。
行色:出行时的景象,这里指离别的情景。
被蝉催:蝉声催人感伤,使离别之情更甚。
身随渭水:身体随着渭河的水流比喻远离。
归远:远离家乡。
梦挂秦云:在梦中挂念着秦地的云,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约自回:心中暗自约定要回来。
雨细:细雨蒙蒙。
若为:怎能,如何。
抛钓艇:放弃或无法去乘钓鱼的小船,比喻闲适生活的远离。
月明:月光明亮。
谁复上歌台:还有谁会再到那歌唱的台上,表示欢乐时光不再。
千波万浪:形容水面波涛汹涌。
西风急:西风猛烈,常象征离别或秋天的凉意。
红蕖:红色的荷花,这里代指美好的事物或友人。
把一杯:举起酒杯,表示饯别或怀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末秋初时节的感慨和旅途中的情景。开篇“送夏迎秋几醉来”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适应季节更替的心态,而“不堪行色被蝉催”则透露了一种迫切的情绪,像是时间的脚步声促使诗人不得不继续前行。

接着,“身随渭水看归远”和“梦挂秦云约自回”交织出一幅流水与心灵的遥远旅程画面。这里的“渭水”与“秦云”都是古代地理名词,常用以表达乡愁或是对远方的眷恋之情。

下片,“雨细若为抛钓艇”、“月明谁复上歌台”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情境。细雨如丝,为何还要泛舟垂钓?明月高悬,又有谁会登上高台高声歌唱?

最后,“千波万浪西风急,更为红蕖把一杯”则是诗人在面对自然界的动荡与激烈之中,寻找心灵的寄托。红蕖,即菊花,这里象征着坚毅不屈的品格,而“更为”表明了诗人在西风的催促下,仍旧举杯自酌,以示其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面对时间流逝、季节更迭时所表现出的复杂情绪,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坚毅态度。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足恨饶悲不自由,萍无根蒂水长流。

庾公明月吟连曙,谢守青山看入秋。

一饭意专堪便死,千金诺在转难酬。

云沈鸟去回头否,平子才多好赋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日落林西鸟未知,自先飞上最高枝。

千啼万语不离恨,已去又来如有期。

惯识江南春早处,长惊蓟北梦回时。

谢家园里成吟久,只欠池塘一句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途次淮口

寒流万派碧,南渡见烟光。

人向隋宫近,山盘楚塞长。

有村皆绿暗,无径不红芳。

已带伤春病,如何更异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