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垄

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远离家乡的道路上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

“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开篇两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旅人在丘陵地带行走的情景。垄头是小土岗,而远行客则是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前行的人。垄上的水分成两股,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选择和道路的岔道。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接下来的两句,流水喻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而行人则是迷茫不知前路如何。这里流水与行人的对比强化了诗中时间感和空间感的主题。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此处"浅才"可能指代作者自谦,其才能平平,但却能以诗会友。"孤剑通万里"则是表达了即便是身单影只,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畏艰难。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结尾两句,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从来感知己"则表明只有深刻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力量。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旅途景物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传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情感寄托,以及面对未知前路时的坚守与执着。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答侯少府

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漆园多乔木,睢水清粼粼。

诏书下柴门,天命敢逡巡。

赫赫三伏时,十日到咸秦。

褐衣不得见,黄绶翻在身。

吏道顿羁束,生涯难重陈。

北使经大寒,关山饶苦辛。

边兵若刍狗,战骨成埃尘。

行矣勿复言,归欤伤我神。

如何燕赵陲,忽遇平生亲。

开馆纳征骑,弹弦娱远宾。

飘飖天地间,一别方兹晨。

东道有佳作,南朝无此人。

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吾党谢王粲,群贤推郤诜。

明时取秀才,落日过蒲津。

节苦名已富,禄微家转贫。

相逢愧薄游,抚己荷陶钧。

心事正堪尽,离居宁太频。

两河归路遥,二月芳草新。

柳接滹沱暗,莺连渤海春。

谁谓行路难,猥当希代珍。

提握每终日,相思犹比邻。

江海有扁舟,丘园有角巾。

君意定何适,我怀知所遵。

浮沈各异宜,老大贵全真。

莫作云霄计,遑遑随缙绅。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形式: 古风

遇冲和先生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

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

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

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

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

头戴鹖鸟冠,手遥白鹤翎。

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

常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

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遇崔二有别

大国多任士,明时遗此人。

颐颔尚丰盈,毛骨未合迍。

逸足望千里,商歌悲四邻。

谁谓多才富,却令家道贫。

秋风吹别马,携手更伤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