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襄禅者

古人得后便休休,茅屋青灯百不求。

遮眼谩将黄卷展,不风流处却风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怀深所作,名为《示襄禅者》。诗中描绘了古人得道后的淡泊生活状态,以及对世俗事物的超脱态度。

首句“古人得后便休休”,开篇即点明古人得道之后,选择放下一切,不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这里的“休休”二字,既表达了古人对尘世繁华的厌倦,也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次句“茅屋青灯百不求”,进一步描绘了古人生活的简朴与清静。茅屋是简陋的住所,青灯则是微弱的光线,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这句诗强调了古人对于物质的淡泊,不追求世间繁华,只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第三句“遮眼谩将黄卷展”,通过“黄卷”这一意象,指代书籍或经典,暗示古人即使在阅读时,也不为知识或学问所累,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这里的“谩将”二字,带有戏谑和自嘲的意味,表明古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并非为了世俗的功利,而是出于内心的热爱与探索。

最后一句“不风流处却风流”,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它强调了古人虽然在世俗的风花雪月、功名利禄之外,却能在精神世界中找到真正的风流与快意。这里的“不风流处”指的是世俗的追逐与束缚,“却风流”则表达了在超越了这些束缚之后,心灵获得了自由与满足的状态。整句诗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古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示表禅者

放下千斤重担子,重归岩谷旧三椽。

不须苦觅扬州鹤,伴我林间骨碖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示皎禅者

世事不中回首看,湖山他日为吾来。

草衣木食相陪过,肯把柴门取次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侩道成于金山住破屋一间有不下山戒喜其孤洁赠之以偈

歇得心时自少魔,山头孤坐养天和。

莫嫌茅舍不宽广,茅舍才宽事便多。

形式: 偈颂 押[歌]韵

安正阇梨求偈

黄叶止啼知即已,敲门瓦子亦休留。

虚空讲得真经后,解笑当年石点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