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放下千斤重担子,重归岩谷旧三椽。
不须苦觅扬州鹤,伴我林间骨碖眠。
这首诗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放下千斤重担子”,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卸下生活重压,寻求心灵解脱的情境。接着,“重归岩谷旧三椽”则暗示诗人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归属感。这种回归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是对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
“不须苦觅扬州鹤”,这里的“扬州鹤”可能象征着某种难以触及的理想或高洁之物,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无需苦苦追寻这些虚幻之物,因为真正的价值和满足就在身边,就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之中。最后,“伴我林间骨碖眠”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强调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和内心的平和,如同在林间与自然共眠,达到了与世无争、心静如水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世事不中回首看,湖山他日为吾来。
草衣木食相陪过,肯把柴门取次开。
歇得心时自少魔,山头孤坐养天和。
莫嫌茅舍不宽广,茅舍才宽事便多。
黄叶止啼知即已,敲门瓦子亦休留。
虚空讲得真经后,解笑当年石点头。
衣底明珠本自圆,个中无正亦无偏。
蒲团纸帐坐终日,体取先师苦口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