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五)

阳春布暖,又还见、光景如梭催逼。

帝里皇都人共道,好个前时春色。

默默暗沈,含颦不语,此意谁人识。

何如索笑,放开说尽端的。

须信漏泄风光,百花头上,报一枝消息。

多少园林应次第,迤逦排红骈白。

金鼎芳滋,玉堂璀璨,趁取佳时节。

东君归后,绿阴依旧南陌。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春天的气息带来温暖,时光匆匆如同梭子催促着
京城的人们共同谈论,多么美好的先前春色
默默无言,愁眉紧锁,这份心意谁能理解呢
不如寻求欢笑,坦诚相告一切
相信春光会泄露秘密,在百花盛开之前预告
园林中花儿依次绽放,红白相间排列有序
金鼎香气四溢,玉堂光彩夺目,正值好时节
春神离去后,绿色的树荫依然覆盖着南边的小路

注释

阳春:春天。
布暖:带来温暖。
光景:景色。
如梭:如同梭子。
帝里:京城。
皇都:皇家都城。
默默:无声无息。
含颦:愁眉紧锁。
索笑:寻求欢笑。
端的:确实, 真实。
漏泄:泄露。
风光:春光。
百花头上:在百花盛开之前。
消息:预告。
次第:依次。
迤逦:连续不断。
金鼎:象征富贵的器物。
芳滋:香气四溢。
玉堂:华丽的厅堂。
璀璨:光彩夺目。
东君:春神。
绿阴:绿色树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独特的情感体验。"阳春布暖,光景如梭催逼"中,"阳春"二字形容了春天温暖的气候,而"光景如梭催逼"则是比喻春日时间流逝得迅速,宛若织布机中的梭子一般。

诗人通过"帝里皇都人共道,好个前时春色"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春天的共同怀念。这里的"帝里"指的是京城,是一处繁华盛世之地,而"皇都"则更强调其尊贵的地位,两者结合使用增添了一份庄重与辉煌。

然而,诗人内心的感受却是"默默暗沈,含颦不语"。这表明尽管外界对春色赞美有加,但诗人的情绪却并不轻松,他的心中藏着一份沉郁的情怀,不愿与他人分享。

接着,诗人转而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否应该"索笑,放开说尽端的"。这里的"索笑"意味着寻找快乐,而"放开说尽端的"则是倾诉心中的不尽之言。这一转折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在下一节中,诗人提到了自然界的美景:"须信漏泄风光,百花头上,报一枝消息"。这里强调了春天的景色是值得相信且需要宣扬的,而"百花头上"则形容了每一朵花都在传递着春日的喜讯。

随后,诗人描述了园林间的景象:"多少园林应次第,迤逦排红骈白"。这里的"次第"指的是按顺序出现,而"迤逦"形容了花朵盛开时的姿态和颜色交织的美丽。

接着是对室内景象的描写:"金鼎芳滋,玉堂璀璨"。"金鼎"和"玉堂"都是华贵的装饰,而"芳滋"和"璀璨"则形容了它们散发出的光彩与气息。

最后,诗人提到东君(即春天)归去后的情景:"趁取佳时节。东君归后,绿阴依旧南陌"。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春天离去之后自然界仍然保持着生机的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场景,更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收录诗词(86)

沈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一)

郊原浩荡,正夺目花光,动人春色。

白下长干佳丽最,寒食嬉游人物。

雾卷香轮,风嘶宝骑,云表歌声遏。

归来灯火,不知斗柄西揭。

六代当日繁华,幕天席地,醉拍江流窄。

游女人人争唱道,缓缓踏青阡陌。

乐事何穷,赏心无限,惟惜年光迫。

须臾聚散,人生真信如客。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

春来腊去,一番新风景,为君开设。

试忆前时花雨坠,只少梅花清绝。

两个难逢,一分才欠,巧杀终如拙。

玉梅人唤,雪儿来对时节。

应更付属楼头,丁宁笛伴,莫把声声彻。

玉女行春娇渡马,休是鹊桥轻别。

对我三人,与君一醉,醉了樽重设。

清歌未放,更须天上呼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七)

光阴转毂,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学道参禅、要识取,自家本来面目。

闹里提撕,静中打坐,闲看传灯录。

话头记取,要须生处教熟。

一日十二时中,莫教间断,念念来相续。

唤作竹篦还则背,不唤竹篦则触。

斩却猫儿,问他狗子,更去参尊宿。

忽然瞥地,碧潭冷浸寒玉。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四)

赏心佳处,登临地、千古人人都说。

何况江天来雪望,添得十分奇绝。

倚遍栏干,下窥寒镜,照我容颜拙。

举头惊笑,问天今是何节。

天外矗矗琼山,溶溶银海,上下光相接。

年去岁来频览为,何事今朝浑别。

坐蹴云茵,横牵绡幕,玉女来铺设。

公馀多暇,正堪同此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