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诸方行化(其五)

本觉本来明,乘缘须体妙。

壁立何匹俦,沤和生谈笑。

万化了全机,千机全一照。

波昏月岂亡,水清光自曜。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守卓所作的《送诸方行化(其五)》。诗中以“本觉”为起点,阐述了佛学中的核心理念——觉悟与实践的统一。诗人通过“乘缘”、“体妙”、“壁立”、“沤和”等形象描绘,展现了修行者在面对世间万象时的智慧与从容。

“本觉本来明”,意味着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蕴含着光明与智慧,这是本有的觉悟状态。“乘缘须体妙”,则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因缘际会来体验和实践这种微妙的智慧。

“壁立何匹俦”,以峭壁比喻修行者的坚定与独立,暗示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修行者应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沤和生谈笑”,则以泡沫与水的融合比喻修行过程中的和谐与自在,即使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或生活挑战时,也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

“万化了全机,千机全一照”,表达了修行者对宇宙万物的全面洞察与理解,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内心的一致性和普遍性。“波昏月岂亡,水清光自曜”,最后两句以月光在水波中的显现与消失,象征着真理与现实之间的相互映照与转化,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光明与真理始终存在。

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中关于觉悟、实践与生活的独特见解,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实践内在的智慧与真理。

收录诗词(162)

释守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诸方行化(其六)

林下既了空,尘中须达事。

随事了真空,自空展化事。

事空空事中,淘镕成宝器。

宝器盛醍醐,是曰甘露味。

形式: 古风

送诸方行化(其七)

食施何如法施均,绿杨青草几番春。

擎盂好好廛中去,莫惜眉毛指向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座右铭

觉变则迷,识澄则悟。作止因依,生死交互。

妙矣灵通,混然本素。用与性齐,语与默寓。

三世现前,十方顿赴。非知而知,不住而住。

永言大观,唯心是务。

形式: 四言诗 押[遇]韵

止堂铭

旨哉斯堂,全观全止。是止亦止,应现何已。

法尔而然,不默则病。必尔之归,渊默生定。

妙定圆极,心精发光。不出户牖,灵鉴十方。

既超动静,无住者存。居之而安,左右逢原。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