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三首(其二)

秋风萧萧吹野桑,田家黍稷初登场。

雉肥兔饱鹰隼健,水落沙冷鱼龙藏。

长淮烟波渺千里,怅望搔首山川长。

二年薇蕨苦不饱,长安裘马多辉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秋风吹过,野外桑树摇曳,农夫们开始收割黍稷。
鸟儿肥硕,兔子丰满,老鹰猎隼矫健,随着水位下降,鱼龙潜藏在冰冷的沙滩下。
广阔的淮河上烟雾弥漫,一望无际,我惆怅地抚摸着头,遥望远方的山川河流。
两年来,薇菜和蕨根难以果腹,而京城中的富贵人家却衣着华丽,车马显赫。

注释

萧萧:形容秋风凄凉、肃杀。
野桑:野生的桑树。
登场:指开始收割庄稼。
雉肥兔饱:形容鸟类和动物丰盛。
鹰隼健:鹰和隼这类猛禽矫健有力。
水落沙冷:形容水位下降,沙滩变得寒冷。
长淮:指淮河,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
薇蕨:薇菜和蕨根,古代贫困时的粗食。
长安:古都,这里指唐朝的首都洛阳。
裘马:皮衣和骏马,象征富贵。
辉光:光彩,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田园风光图景。开篇“秋风萧萧吹野桑,田家黍稷初登场”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场景和农事活动,展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接下来,“雉肥兔饱鹰隼健,水落沙冷鱼龙藏”四字,则通过对野生动物与自然环境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物阔天高、生机勃勃的感觉。

诗人在“长淮烟波渺千里,怅望搔首山川长”中,以长淮为背景,抒发了对远方故土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怅望”与“搔首”,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和无尽的惆怅。

末两句“二年薇蕨苦不饱,长安裘马多辉光”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当下繁华但却与己有关联的冷暖观察。其中,“二年薇蕨苦不饱”可能暗示了个人经历中的艰难时期,而“长安裘马多辉光”则是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一种描绘,反映出一种时代背景下的物质丰富与人生况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以及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情怀。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秋风三首(其一)

秋风萧萧洛川渡,水碧沙寒飞白鹭。

波头伐木欲成梁,落日樵苏下山去。

山头九月雪一尺,山民燃薪当襦裤。

石田收薄妇子饥,岁晚苦寒安可度。

形式: 古风

秋风谣

秋风起,秋云高。

连山草木如波涛,大江荡潏鱼龙逃。

羲和奔忙日车逸,八柱倾侧恐不牢。

柯山老人掩蓬茅,畏寒理我旧缊袍。

粗餐在盘有浊醪,醉饱高卧从呼号。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秋兴三首(其三)

寒日在东屋,邻家晚鸡啼。

阑班黄叶地,白日虫鸣悲。

扬扬旧香草,白露彫华姿。

虽悲就摇落,所喜实离离。

幽雅叙衣食,备寒戒先期。

薪刍既收敛,酒醴亦时施。

嗟我无一廛,薄游倦东西。

眷言及农亩,岁晚空咨嗟。

形式: 古风

秋兴三首(其二)

秋日照荆榛,空山莽萧索。

人稀鸡犬闲,古道转城脚。

旗亭数家市,炊烟起篱落。

牛羊暮求群,归乌纷落泊。

菅麻已在沤,黍稷行可获。

岁丰农工勤,膏火通夜作。

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

南亩亦易谋,咄嗟我力薄。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