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济饮湖上

昨夜醉归还独寝,晓来宿雨鸣孤枕。

扁舟小棹截湖来,正见青山驳云锦。

须知老人兴不浅,莫学公荣不共饮。

与君歌鼓乐丰年,唤取千夫食陈廪。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翻译

昨晚我喝醉后独自入睡,清晨醒来雨声敲打着孤寂的枕头。
驾着小舟划过湖面而来,正好看见青山如同锦绣上的斑驳云彩。
要知道老年人也有浓厚的兴趣,不要学那公荣,不愿一同畅饮。
让我与你一同欢歌庆祝丰年,唤来众人分享仓库中的陈米佳肴。

注释

昨夜:昨晚。
醉:喝醉。
独寝:独自入睡。
晓来:清晨醒来。
宿雨:清晨的雨。
鸣:敲打。
孤枕:孤寂的枕头。
扁舟:小船。
小棹:小桨。
截湖来:划过湖面而来。
青山:青山。
驳云锦:斑驳如锦绣的云彩。
须知:要知道。
老人兴不浅:老年人的兴趣浓厚。
公荣:某人名,比喻不愿饮酒的人。
共饮:一同畅饮。
歌鼓乐:欢歌庆祝。
丰年:丰收之年。
唤取:唤来。
千夫:众人。
食陈廪:分享仓库中的陈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情趣。开篇“昨夜醉归还独寝,晓来宿雨鸣孤枕”两句,写出了诗人夜晚饮酒后独自返回家中,次日清晨因雨声而醒,枕上只有自己一人,这种境遇带有一丝寂寞,但也显得淡定而从容。

接着“扁舟小棹截湖来,正见青山驳云锦”两句,则转换了场景,诗人乘坐平底小船在湖上漂泊,湖水映射着斑斓的青山和缤纷的云彩,如同天然织就的云锦。这里描写的是诗人与自然亲近的愉悦心情。

“须知老人兴不浅,莫学公荣不共饮”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会和独到的见解。作为“老人”,即苏轼自称,他在感慨中透露出一份超然物外的情怀。而“莫学公荣不共饮”则是告诫人们不要效仿那些只顾个人享乐而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行为。

最后,“与君歌鼓乐丰年,唤取千夫食陈廪”两句,诗人提议与友人共同举杯畅饮,在充实的一年中共度美好时光,并从仓库中取出粮食来款待众多的人。这里展现了苏轼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乐善好施的一面。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同时也强调了与人为善、分享快乐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其一)

忽忆韩公二妙姝,琵琶筝韵落空无。

犹胜江左狂灵运,空斗东昏百草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其二)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后有人无。

诗成桦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其三)

荻花枫叶忆秦姝,切切么弦细欲无。

莫把胡琴挑醉客,回看霜戟褚公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琴河感旧(其四)

长向东风问画兰,玉人微叹倚栏杆。

乍抛锦瑟描难就,小叠琼笺墨未干。

弱叶懒舒添午倦,嫩芽娇染怯春寒。

书成粉箑凭谁寄,多恐萧郎不忍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