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其一)

忽忆韩公二妙姝,琵琶筝韵落空无。

犹胜江左狂灵运,空斗东昏百草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忽然想起那两位出色的女子,她们的琵琶和筝声如今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们的技艺甚至超过了江左的狂放诗人灵运,他的诗才虽然出众,却无法与她们音乐的魅力相比。

注释

忽忆:忽然想起。
韩公:指韩愈,这里泛指有才华的女子。
妙姝:出色、美妙的女子。
琵琶筝韵:琵琶和筝的乐音。
落空无:消失得无影无踪。
犹胜:更胜过。
江左:古代江南地区,这里指代南方文人。
狂灵运:指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以豪放著称。
空斗:徒然争斗。
东昏:指南朝齐朝皇帝萧宝卷,以荒淫著称。
百草须:形容繁多的花草,这里比喻灵运的众多诗作。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韩公二妙姝(指唐朝音乐家韩愈和李龟年)琵琶演奏艺术的怀念,以及自己在景文山堂聆听筝曲时的心境。

"忽忆韩公二妙姝,琵琶筝韵落空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突然想起古代音乐家韩愈和李龟年的高超艺术,他们的琵琶演奏如同天籁之音,在空旷中回响,却又难以寻觅。

"犹胜江左狂灵运,空斗东昏百草须。"

这两句则是诗人用自己的感受来比喻,他觉得即使是自己过去在江左(江南一带)的豪放不羁的才情,也不过是在天色昏暗之时,空自与萦绕的荒草争斗。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艺术的追忆和个人才华的反思,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其独到的艺术感受。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愁,似乎在表达一种艺术永恒与个人的有限的矛盾情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其二)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后有人无。

诗成桦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其三)

荻花枫叶忆秦姝,切切么弦细欲无。

莫把胡琴挑醉客,回看霜戟褚公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琴河感旧(其四)

长向东风问画兰,玉人微叹倚栏杆。

乍抛锦瑟描难就,小叠琼笺墨未干。

弱叶懒舒添午倦,嫩芽娇染怯春寒。

书成粉箑凭谁寄,多恐萧郎不忍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李陶通直赴清溪

忠文、文正二大老,苏、李、广平三舍人。

喜见通家贤子弟,自言得邑少风尘。

从来势利关心薄,此去溪山琢句新。

肯向西湖留数月,钱塘初识小麒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