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地用莫如马,无良复谁记。
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
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
不杂蹄齧间,逍遥有能事。
这是一首描写马的诗句,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马的深厚情感和细致观察。"地用莫如马,无良复谁记"表达了诗人认为在大自然中,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好马,而这种好的马又往往被人们忽视。这两句设定了全诗的情绪和主题。
"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则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画面,千里之远的马儿在奔跑中发出了雄伟的声音,它仿佛能感应主人的心意,与主人之间有着默契的沟通。这里的“追风”不仅形容了马的速度,更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情怀。
"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进一步描写了马的不同凡响,它们不是普通的家畜,而是有着高贵血统和独特气质的存在。"态与驽骀异"表明这些马以它们非凡的举止和神态,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品格。
最后两句"不杂蹄齧间,逍遥有能事"则描绘了马儿在奔跑中,那些不受杂质影响的蹄声,是那么清脆而又富有节奏。"逍遥有能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自由自在、有着非凡才能的马匹的赞美,似乎它们能够完成一些特别的使命。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好马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与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
兰摧白露下,桂折秋风前。
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
赫赫萧京兆,今为时所怜。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