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妇怨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形式: 古风

翻译

九月之时,匈奴杀害了边境将领,汉军在辽水全部覆没。
广阔的战场上,无人收敛那些白骨,家家户户在城下举行招魂仪式埋葬亲人。
妇女们依靠着儿子和丈夫,即使生活贫困低贱,内心也感到宽慰。
丈夫战死沙场,孩子还在腹中未出,我虽然活着,却如同白昼中的残烛摇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导致的悲惨后果,以及家属特别是女性的深重哀怨。首先,"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两句直接叙述了战事的惨烈,匈奴的侵袭使得汉军在辽河之上遭受了灭顶之灾,从而点出了战争的残酷。

接着,“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两句则展现了战争后遗骸骨无人收集,家属们只能在城下祭拜亡灵的情景。这里的“万里无人收白骨”表达出战争带来的死伤惨重和尸骨无存的悲凉。

然后,“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一句似乎在强调即便是生活在贫困之中,只要家人团聚,内心仍能获得某种慰藉。然而,这种平和的心情很快被打破。

最后两句“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则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女性的直接影响。丈夫战死沙场,而妻子怀孕在身,就像白天里的蜡烛,即使身体还健在,但心中已经失去了光亮和温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创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示了战争的毁灭性,也表现了女性在战乱中的无奈与哀怨。张籍以其深刻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成为唐代咏叹边塞生活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泗水行

泗水流急石纂纂,鲤鱼上下红尾短。

春冰销散日华满,行舟往来浮桥断。

城边鱼市人早行,水烟漠漠多棹声。

形式: 古风

牧童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形式: 古风

促促词

促促复促促,家贫夫妇欢不足。

今年为人送租船,去年捕鱼在江边。

家中姑老子复小,自执吴绡输税钱。

家家桑麻满地黑,念君一身空努力。

愿教牛蹄团团羊角直,君身常在应不得。

形式: 古风

南归

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宁。

行车未及家,天外非尽程。

骨肉待我欢,乡里望我荣。

岂知东与西,憔悴竟无成。

人言苦夜长,穷者不念明。

惧离其寝寐,百忧伤性灵。

世道多险薄,相劝毕中诚。

远游无知音,不如商贾行。

达人有常志,愚夫劳所营。

旧山行去远,言归乐此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