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杂感(其三)

隐几悲生事,披衣听晓舂。

市声含惨淡,官计但弥缝。

巫女醉谈鬼,蛮花红耐冬。

养痈在穷谷,遗恨到寒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赣州杂感(其三)》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赣州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首句“隐几悲生事”,开篇即以“隐几”二字营造出一种隐逸之感,同时“悲生事”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接着,“披衣听晓舂”一句,通过晨起听舂米声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劳碌。

“市声含惨淡,官计但弥缝”两句,直指社会现实的阴暗面。市声中蕴含着的“惨淡”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市场的萧条与冷清,而“官计但弥缝”则揭示了官员们为了维护表面的秩序与稳定,不择手段地掩盖问题的本质,这种虚伪与不作为,让诗人感到深深的失望与愤怒。

“巫女醉谈鬼,蛮花红耐冬”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巫女的醉态与谈鬼,或许象征着民间信仰与文化的独特魅力;而“蛮花红耐冬”则以鲜艳的花朵在寒冷冬季依然绽放的形象,寓意着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

最后,“养痈在穷谷,遗恨到寒蛩”两句,将视角拉回现实,以“养痈”比喻对问题的纵容与忽视,即使是在偏远的山谷中,这种行为也如同寒蛩的哀鸣一般,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遗憾与痛楚。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性、自然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赣州杂感(其四)

后事真难问,前因更可哀。

几人收涕泪,一雨长莓苔。

霁影山围住,风声雁带来。

谁教民气塞,远望一登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通天岩

但见九州大,安知岩壑深。

不有登高兴,安知天地心。

少壮背人去,瞥如鸟投林。

竦身伺日影,一息皆精神。

回光射丛薄,细路披碎金。

暂与涤烦冤,遗此一寸阴。

百转出寒雾,隐隐浮城闉。

晴雨失气候,万态含酸辛。

惜此物力阜,郁塞无冬春。

岳岳姚江叟,教养开芜榛。

欲民通生计,先使变土音。

豁蒙即治理,闭关皆弱民。

我来理冤愤,百屈不一伸。

高天照冥昧,后起无哲人。

生平悲悯怀,望远情倍亲。

况兹值岁暮,归心如转轮。

形式: 古风

郁孤台寓斋

檐角一铃呼鸟还,残宵归梦转清閒。

风声到枕思乡树,月色愁人有乱山。

一念可教沧海变,百年真到鬓毛斑。

因循聊作鸿荒想,身在千岩万壑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长夜吟

空江夜坐云崔嵬,合沓群山如马来。

眼前瞬息恣万变,胡为墨守相争猜。

新民有术不能道,沧桑一剧悲者笑。

鬼神毕竟误苍生,迷信何曾有宗教。

达官解事但形模,宪法不启愚民愚。

百年积弱有天意,朝三枉自尤群狙。

滩头水寒千丈落,颓波散尽趋大壑。

洗涤山川有雨声,莫诉烦冤向寥廓。

盘空大地如车轮,日光所被物态新。

若使地轴不自转,谁是茫茫长夜人。

繁霜夜陨乌啼苦,荒江此境成终古。

错怨东方不肯明,那识西天日方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