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的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独处时的愁绪和无尽的思念。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几句通过反复词语传达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乍暖乍寒之时,更是人心易生感慨。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诗人用三杯两盏的淡酒来抚慰孤独的心,但面对秋风,酒又怎能抵御那份凛冽与哀伤?诗人眼中飞过的大雁,更是旧日情深之物,此时此刻,不禁添上几分心痛。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黄花满径,而无人问津,这份凄凉与寂寞,如同诗人的心境一般难以承受。窗前守候的孤影,更是夜色渐浓时最为哀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叶在细雨中沙沙作响,这声音与情感交织,如诗人心中的忧思一般难以言表。这样的夜晚,又怎么能用“愁”这个字来形容呢?

李清照的《声声慢》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了深沉的独处愁绪和对往昔的无尽追思,是一首婉约词风中极具代表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92)

李清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 籍贯:山东省济南章丘
  • 生卒年: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诉衷情令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孤雁儿.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形式: 词牌: 武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