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儿.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翻译

早晨从藤编的床上醒来,满腹愁绪难以言表。
沉香烟雾在冷清的玉炉中断断续续,如同我冰冷的情怀,笛声三度响起,梅花被惊醒,透露出多少春意。
微风细雨轻轻飘落,又勾起我无数泪水,那吹箫的人已离去,空荡的玉楼只剩我一人,折下一枝梅花,却无人可寄,无论是人间还是天上。

注释

藤床:用藤条编织的床,古时常见于文人雅士的居所。
纸帐:用纸糊成的帐子,古代用来遮挡蚊虫和保暖。
佳思:美好的思绪,这里指思念之情。
沈香:一种名贵的香料,点燃后有香气。
玉炉:精美的炉子,常用来烧香。
梅心:梅花的花蕊,象征高洁和春天的到来。
吹箫人:暗指离去的恋人或友人。
玉楼:华丽的楼房,古代女子居所。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心如刀绞。
堪寄:能够寄托情感的对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情怀和孤独感。"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表达了诗人在清晨醒来时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美好思念,这些思念如同梦境般缥缈而又遥不可及。

接下来的"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则是通过对室内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冷清和孤寂感。沈香是一种名贵的香料,而这里的“断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断断续续。玉炉中的火焰已经熄灭,只剩下寒意,这种环境更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则是通过听笛子声音,引发了对春天美好的回忆和感慨。这里的“梅心”可能暗指梅花,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深处。三弄笛声似乎触动了诗人的某些记忆,让他对春天的情意有了更多的体会。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则是进一步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情景,小风和细雨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凉氛围,这种环境似乎也影响到了诗人的情感,使得他再次流下了泪水。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表达了一种极度的孤独感。有人吹着箫(一种古代乐器)离开了,而留下的“玉楼”显得空旷和冷清。这时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更加哀伤,他的心似乎被撕裂,与谁都无法共享这份孤独。

最后的"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则是通过折梅这一行为来表达一种无奈和绝望。诗人似乎在问,这种感情,在人世间又或者天上的哪个角落可以找到寄托呢?这里的“沒个人”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孤独和无法共鸣。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气氛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诗人李清照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梅花这一意象,以及笛声、沈香等元素,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孤独感的深刻体会。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深度,也展现了其精湛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92)

李清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 籍贯:山东省济南章丘
  • 生卒年: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形式: 词牌: 武陵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