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释教十三首(其八)虚彻灵通”为题,由元代诗人李道纯所作。诗中描绘了修行者在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追求,以及通过深入修行达到心灵纯净、智慧通达的境界。
首句“虚心静定通玄牝”,表达了修行者需要摒弃杂念,保持内心的空灵与宁静,以此来连接宇宙的奥秘。这里的“玄牝”指的是宇宙的原始状态或源头,象征着深邃的真理和无限的可能性。
次句“彻骨清贫入道基”,强调了修行过程中对物质欲望的摒弃,认为真正的修行之路始于内心的清贫与简朴,这是通往道的基石。这不仅是对物质的节制,更是对内心贪欲的超越。
第三句“灵地莹然心月现”,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纯净的心灵状态下,如同明月般照亮了内在的世界。这里的“灵地”指的是修行者的心灵净土,而“心月”则象征着内在的光明与智慧。
最后一句“禅天独露大光辉”,总结了修行的最终目标——在禅定的状态下,展现出内在的大智慧与光辉。这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觉悟,也是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与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与道德完善的过程中,如何通过自我净化与提升,达到心灵的自由与智慧的觉醒。它不仅体现了道家的内省与超脱,也蕴含了佛家的慈悲与智慧,以及儒家的道德实践,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