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道中

又作轻装发,惊心逝者川。

残春辞马首,旧路落愁边。

县古飞花里,程遥去鸟前。

还看道旁柳,手植已吹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南陵道中》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南陵道中的所见所感。

首句“又作轻装发”,开篇即点明诗人再次轻装上路,踏上旅途。这里的“轻装”不仅指行囊的轻便,也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轻盈告别,以及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与轻快心情。

“惊心逝者川”一句,运用了“逝者如斯夫”的典故,表达了时间流逝的不可逆转和对时光匆匆的感慨。诗人的心被这不断流逝的时间所触动,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

“残春辞马首,旧路落愁边。”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行进中的景象。春天即将过去,诗人与之告别的不仅仅是季节的更替,更是对过往岁月的不舍。同时,“旧路落愁边”则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和对过往经历的怀念。

“县古飞花里,程遥去鸟前。”这两句继续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县镇在飞舞的花瓣中显得古老而宁静,远处的路程似乎在飞翔的鸟儿之前延伸,营造出一种辽阔而深远的意境。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与探索精神。

最后,“还看道旁柳,手植已吹棉。”诗人回望道旁,看到曾经亲手种植的柳树已经长出了棉絮般的花朵。这一细节充满了温馨与怀旧之情,既是对过去努力的回忆,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柳树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

整体而言,《南陵道中》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悟,以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水西和对岩韵

白沙罗罗石齿齿,泾溪溪水清且驶。

舒姑泉合麻川来,印文一折三百里。

此间水西天下稀,复嶂重岩匝烟水。

水也古寺何阴森,南齐永平构遗址。

殿脚插入玻璃光,钟声飘来翠微里。

寺后一池名浴龙,风光风光昔游此。

老僧一定垂百年,钵中蜿蜒背人起。

作帝何似栖禅佳,博得长安一邦耳。

大中事琐不足论,胡贬才人子温子。

白龙且有豫且困,泄愤区区无乃鄙。

遗迹空指烟霞间,千秋未移云物美。

谢守题诗亦寂寥,葛洪丹井荒荆枳。

神仙富贵两茫茫,惟有活溪流不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桃花潭

昔人已张锦帆行,抛得澄潭彻底清。

偏是村人能醉客,非关才士易言情。

抽刀断水沄沄合,荡桨飞花的的明。

我有新诗珍重久,祇无人送踏歌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山行杂诗(其二)

飞梁度嶰壑,坡岮渐修曼。

连峰互晖阴,触目情态换。

登顿已云疲,腹饥亦思饭。

谁知山径长,去路甫过半。

四顾无一人,山头日将旰。

形式: 古风

山行杂诗(其三)

道旁见樵衣,疑是虎啖馀。

侧身望中岭,半黍形蠕蠕。

须臾负薪至,低唱过我车。

为言山猫多,危语讶仆夫。

语罢入林去,顿使余心孤。

形式: 古风